蘇教版八年級下文言文歸類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詞)
其真無馬邪(其:難道,副詞)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夠,能愿動詞)
雖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詞)
持就火煬之(就:*近,動詞)
瞬息可就(就:完成,動詞)
每字為一印(印:字印,名詞)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詞)
欲印(印:印刷,動詞)
唐人尚未盛為之(為:做,動詞)
滿鐵范為一板(為:成為,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為:刻制、制作,動詞)
又為活板(為:發(fā)明,動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為:被,介詞)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為:是,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以:用、拿,介詞)
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fù)者(以:用來,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把,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以:因為,介詞)
計日以還(以:相當(dāng)“而”,連詞)
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可以)
通計一舟(一:全,整個)
為念珠個一(一:一件)
婦撫兒乳(乳:喂奶,動詞)
兒含乳啼(乳:奶頭,名詞)
以為妙絕(妙:善、好,形容詞)
眾妙畢備(妙:妙處,好處,名詞)
以為妙絕(絕:斷、消失,動詞)
群響畢絕(絕:極,副詞)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動詞)
手有百指(指:指頭、手指,名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dān)心,動詞)
無凍餒之患矣(患:憂患,名詞)
援疑質(zhì)理(質(zhì):詢問,動詞)
非天質(zhì)之卑(質(zhì):智力、天資,名詞)
益慕圣賢之道(道:學(xué)說,名詞)
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道:談、講,動詞)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詞)
色愈恭,禮愈至(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至:到,動詞)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馬之千里者
盡粟一石
何陋之有?
會賓客大宴
弗之怠
(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語)
則以一鐵范置(于)鐵板上
火燒令(之)堅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之)游
寓(于)逆旅
(3)判斷句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虛詞
1、“而”,連詞,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轉(zhuǎn)折,d表示修飾
(1)而伯樂不常有。表示轉(zhuǎn)折,但是,可是。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4)執(zhí)策而臨之。
(5)啟窗而觀。
(6)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7)而豎起左膝。
(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9)城市依稀而已。
(10)既而風(fēng)定天晴。
(11)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2)足膚鄆裂而不知。
(13)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14)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5)假諸人而后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