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第七課擁有財產的權利教案
我們在生活中決不能做案例中張明所做的事,雖然我們是家庭中的一員,但是由于年齡、智力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目前對家里的財產只有使用權,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對財產的處分權。
教師:剛才大家列舉了那么多屬于自己的財產。下面請看圖片,看看這些財產的所有權都歸屬于誰?
(出示圖片:學校的桌椅、路邊的電話亭等。)
教師:我們如何劃分財產歸屬的種類呢?(學生回答)
我們可以將財產分為個人所有、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的財產都屬于公民個人,我國法律規定屬于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財產的范圍
財產范圍的法律規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教師:我們看教材第68~69頁出示的五種財產占有情況,判斷一下哪些應該屬于個人,哪些不屬于個人?為什么?
(學生判斷,教師總結)
所謂合法財產是指公民通過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內容合法的財產。
因此在我國法律中明確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這個規定強調合法性。
過渡:了解了財產所有權和合法財產的范圍,那么生活中我們的合法財產受到侵犯應該怎么辦呢?
(過渡:請同學們看家庭盜竊現場的圖片)
教師:如果你放學回家,看到了圖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盜了)
教師: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來會做什么?(打電話告訴家長,或直接打110報警)
教師:由同學們對剛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還是很有法律意識的。即在自己財產受到侵害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應該說依靠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為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我國的根本da法——憲法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現實生活中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具體手段有那些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農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縣城農貿市場以600元買了一只毛驢。1991年3月4日,甲一時疏忽,毛驢從家中走失。這只毛驢恰被鄰村農民乙發現并將其趕回了自家。乙對其鄰居說這只毛驢是剛從集市上買來的。1991年3月23日,乙趕著這頭毛驢到集市上去賣,正好經過甲家門口,當即被甲認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絕返還,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甲遂向縣人民法院起訴。
我們請左邊三組同學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樣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我們請右邊三組同學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會做出怎樣的處理?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以上通過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現了下面的情況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教師提問:畫面中的開車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學生回答搶劫)
教師提問:搶劫行為使你的什么權利遭到了損害?(學生回答財產所有權和人身安全)
教師提問:如果該搶劫犯在對你進行搶劫時,恰好被公安機關抓獲,你認為應怎樣處理他?并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相信大家對他的處理意見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檢、法機關依法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具體來講,就是運用刑法這一最為嚴厲的法律武器對犯罪人進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擊,從而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不受侵犯。因為這些進行搶劫、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行為的犯罪人,他們的存在不僅會給公民財產帶來一定的損害,而且還對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不僅如此,這類實行侵犯財產所有權犯罪的犯罪人,還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經濟建設,如果僅用民事手段來解決,根本無法起到威懾、保護作用。因此,國家在規定通過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的同時,還規定了公民可以通過刑事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