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對話
(一)情景預設
(1)板書: 一、架起理解的橋梁
(2)導入:
前一框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由于與父母的年齡差異以及多重代際差異,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代溝,從而引發家庭矛盾的不斷出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與父母的溝通。怎樣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梁呢?這就需要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如果夸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系時有抵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們的進步。
(三)教學活動預設
1、要親近父母,跨越代溝
活動一:讀圖,思考討論——這兩種觀說法有道理嗎?說說你的想法?(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分析講述: 怎樣對待父母和我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和代溝呢?
(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我們做子
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活動二:讀圖,動腦筋,出主意(見教材p23頁)——
讓我們一起幫小冰正確處理這件事,尋求解決沖突的方法。
(先讓學生說說他們的解決辦法,
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分析討論)
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過程設計:
第一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處理這一問題的各種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學家寫作業、看錄像了,這會導致對同學失信,自己也不滿意,由此還會遷怒于家長;按家長的要求做,這保證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時間看錄像,自己和同學會不能盡興;不理家長的要求,寫完作業、看完錄像再回來,這會讓家長擔心、著急,說不定要受家長處罰;與家長協商,雙方都作些讓步,可能雙方都滿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種可能、權衡各種利弊后,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這時可以對這些具體方法進行再剖析,在比較中選擇最優方案。
第三步,讓學生把思考和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論的高度,即引導學生善于與家長溝通,向本框教育目標靠攏。
總之,當我們與家長發生矛盾時,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
和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板書小標題如下)
2、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溝通
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溝通的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愿以償。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們的任務就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能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在這里,商量溝通就是橋或船,通過商量溝通,我們就能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面對家庭沖突,我們一定要學會商量溝通,要知道商量溝通的具體方法。請同學們看下面相關鏈接的內容,了解處理家庭沖突的集體方法。
相關鏈接: 處理家庭沖突六步法(學生閱讀,仔細體會六步法)
活動三:(見教材p24頁)模擬與家長溝通的過程
(讓學生按課外活動中設計的方案給小莉出出主意——討論兩個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