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學習機會教案
板書設計
珍惜學習機會
一、維護受教育權利
1、受教育的權利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
2.、在受教育權利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怎么處理
①自己要爭取
②找老師幫忙
③社會議論
④法律手段
教學反思:怎樣的教學才是“智慧”的體現?通過對本節課教學的反思,我覺得必須具備一下幾方面:
一、對課堂的掌控及突發事件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它是一個動態過程,充滿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教學的“智慧”則體現在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并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臨場學會應變是我上完這節課的第一個收獲。
二、對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加工能力
在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課程的執行者變成課程的建構者。對教師使用和處理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備課時,教師對教材內的資源可以有選擇性地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發掘、利用“生活”這本豐厚的教科書,走出“教科書是唯一課程資源”的狹窄天地。其實,學生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課程資源,取材學生,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到“如何自覺地履行受教育義務”這個問題時,我選用了自拍的一組照片,這組照片展示了平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總總表現,學生自己判斷照片中的他們是否在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從而完成自我檢查、自我提升的過程,完成知行統一的教學目標。七年級的學生還有著很強的“獵鮮”心理,在事例的引用,可以多引用些課外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善于挖掘、合理運用課程資源是我上完這節課的第二個收獲。
三、掌握學情,變通教法的能力
七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尚未達到成人水平,無意注意還起很大作用,怎樣在45分鐘的課堂時間里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學生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法的變換,特別是在類似的教學環節設計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眼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上完這節課后的第三個收獲。
四、適時適度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可以把圖片、聲音和視頻等資源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并在一些圖片(尤其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漫畫)和聲音的展示中,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和思維創新的空間。但實踐中,很容易出現教與學的脫節。所以,課件的制作應該服務于課堂的教與學,選材適當、典型,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掌握好分寸,精而不多。此外,不可用幻燈片來取代板書、教師的講解及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揚長避短、適時適度地運用多媒體是我上完這節課的第四個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