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教學計劃及教案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剛聽了一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最好不要參加。
教師講解: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是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提問:學生閱讀p6的“相關連接”后回答。
子女與父母的親情會因家境狀況、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殘缺而改變嗎?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
學生回答略。
活動: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具體要求見p7。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我們要認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為自己的家庭做貢獻。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第二課時 我愛我家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并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培養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能力目標:通過活動鍛煉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能力。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于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培養愛自己家的情感。
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庭,使他們真正作為家庭成員之一,認識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簡單地了解家庭的一般情況,了解了父母的特點,這一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什么是家,一起感受家的溫暖。
二、我愛我家(板書)
1、大人講我小時候(板書)
活動:大家先起回憶一下在你們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禍、比賽成功等)是什么?父母當時是怎么做的?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都是不一樣的,在每個人的“家”里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假使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是我們盡情地享受家的親情和溫暖。對于“家”,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更深的認識呢?
2、無悔的奉獻(板書)
活動:(填表并回答問題見課本p8)。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都有責任,我們現在雖然還小,作為家庭的一員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
集體朗讀p9課文,體會母愛和父愛的偉大。
活動:丟丟的故事
丟丟的父母嫌她是個女孩兒,出生以后就將她寄養在外婆家,很少過問,也不負擔撫養費。隨著丟丟一天天長大,外婆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丟丟長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撫養費,可他們總是搪塞推諉。丟丟只好到法院起訴,法院只好判決其父母補償外婆多年來的撫養費,并定期支付丟丟的撫養費(含教育費用),直到她有獨立生活能力時為止。
小組討論:a、你認為丟丟有家嗎? b、丟丟的爸媽愛她嗎?
教師小結:愛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定,父母如果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