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水源污染對人類社會危害極其嚴重,一旦水源被病原體污染,人們飲用后會引起多種疾病,如痢疾、傷寒、霍亂、小兒麻痹、傳染性肝炎等。對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的污水,會影響魚類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長。鹽的污染會使水源的礦化度增高。有毒化學物質以酚、汞、鉻、砷、氰(五毒)是一類十分嚴重而又很普遍的污染,對人體危害更大,50年代,日本居民吃了含汞污水中生長的魚、貝類,形成了世界上“十大公害”之一的水俁療事件。據1988年統計,世界上就有18億人口因飲用受生物污染的水而致病。在我國,渤海灣的石油污染是我國海洋污染面臨的嚴重問題,我國地表水大江河干流水質良好,而一級支流污染較為普遍,二級支流污染嚴重,其中包括工業污染和農用農藥和化肥的污染,同時,某些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水俁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市發生有機汞污染水體,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聾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慘叫。
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鎘污染水體。患者咳嗽等還可導致骨折,骨骼嚴重變形,在劇痛中慘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
3.萊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瑞士巴塞爾贊得茲化學公司一座倉庫爆炸起火,大量有毒化學品流入萊茵河,釀成西歐xx年來最大污染事故。殃及法、德、芬、盧等國,一些地區河水、井水、自來水禁用,萊茵河有可能因此“死亡”20多年。
還有上海甲肝事件、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海灣石油污染等,對人類社會都造成極大危害。
板書:三、水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在生活中,當你碰到以下情況是,應采取哪些措施?p37
1.建立水庫以解決水資源的季節分配不均(長江三峽)
2.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
3.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改革、搬遷或停產、經濟制裁等
4.改用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噴灌、淋灌和滴灌等
5.水的循環使用(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