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2、植物的感應現象:
在教學中,除了教材安排的與學生貼近的事例3—4、3—5、3—6、3--7外,最好是學生能自己舉例,如教室窗臺邊的盆花朝窗外生長,如(右上圖)等,這是學生平時較多的觀察。再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植物也能對外界環境的刺激作出反應。
在“含羞草”的實驗中,我們課前先準備好了兩份材料,便于對比,也節約了課堂時間,又提高課堂的效率。因為含羞草“害羞”后要有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在實驗中,含羞草對光的刺激不敏感,但有一點要注意,即含羞草在晚上時也會“害羞”;在探究對“聲音”的刺激反應時,音叉發出的聲音的振動較小,所以現象較明顯。如果振動太劇烈,引起的空氣振動也會使其“害羞”;在對觸碰的刺激的反應時,現象是“羽狀復葉先閉合,葉柄再下垂。”因此,在探究何處是敏感部位時,最好是同時對葉和葉柄刺激。如右圖。
在“蠶豆發芽”的實驗中,要事先做好實驗,即課外實驗,課內用。在準備實驗時,可以在實驗室實驗,也可在家里實驗。家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透明的杯子或礦泉水的瓶子來作為實驗儀器。在實驗中,要注意蠶豆種子的萌發的條件的控制,特別是溫度,最低要在16攝氏度左右,還要注意陽光的照射(因為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實驗前要選用浸泡好的種子,是因為浸泡過的種子可促進萌發,因為它的種皮已軟化,也加快了萌發前的代謝。
3、植物的向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向熱性)
向水(化)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化學物質)分布不均時,植物的根向較潮濕(肥料較多)的地方生長的特性。
向觸性是指植物的卷須會向所接觸的物體快速彎曲生長。(如:豌豆、葡萄的卷須等)
4、植物的向性實驗:(學生實驗)
重點是要通過實驗知道,了解植物的向性。實驗可在家中進行,也可在實驗室中進行。如:植物的向水性實驗
第2節 神奇的激素
(一)本節的總要求:讓學生知道生物體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各項生命活動,并對環境作出適當的反應,以適應變化的環境,這些都是與生物體本身的調節功能有密切的關系。本節的激素調節就是達到其目的之一。
(二)教學過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問題:
1、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
結合前一節的“教室窗臺邊的盆花朝窗外生長”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向窗外生長?”引出------------
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
(1)胚芽在單側光照射時,會彎向光源生長;
(2)切去胚芽尖端,在單側光照射時,不生長不彎曲;
(3)在胚芽的尖端罩一個錫箔小帽,在單側光照射時,則直立生長;
(4)在胚芽的下端罩一個錫箔小帽,在單側光照射時,仍彎向光源生長。
根據實驗,達爾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的生長產生影響。這是真的嗎?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