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幻燈片)投影實驗要求:
1、一同學坐在凳子上,卷起一條褲腿,露出膝蓋,讓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條腿上;
2、另一同學用手輕輕扣擊膝蓋下的韌帶;
3、注意觀察。 兩人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實驗。觀察并得出組內的結論。 親身實驗,體驗反射知識。
組織評價 組間評價 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思考:
(幻燈片)投影思考題:膝跳反射與駕駛員看見紅燈就剎車的反射的異同? 四人小組討論,得出組內的結論。組長確定一名同學發言。 通過討論得出日常生活中有的反射是無意識的,有的反射是有意識的活動。知識深化。
組織評價 集體評價 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小結]:
1、反射的概念;
2、反射弧的組成和信息傳遞。 學生回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整理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優化。
[鞏固練習]:教材p117:t1、2。 練習 強化和鞏固課內知識。
[作業布置]:
1、作業本p48:t11、12、13。
2、查閱資料,收集關于人體神經系統怎樣調節成年人的排尿活動的,撰寫一篇小論文。
完成作業。
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教學反思]:通過創設情景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親身實驗、小品表演等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原抽象的反射知識具體化、感性化。
第四節 動物的行為
(一)本節的總體要求:本節教材是對前三節內容的總結。旨在通過歸納、分析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與后天的學習行為的異同。仍然要以我們人體自身為出發點。
(二)本節教學過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問題:
(1) 本人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先由學生舉例,再學生把自己的舉例和教材中圖3—25、3—26、3—27、3—28、3—29、3—30、3—31、3—32中的動物行為進行分類。在學生分類中,給以討論的問題和必要的指導,再由學生交流討論、合作學習得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性行為二者的概念和區別。特別是在討論動物的后天的學習性行為時,在指導討論時,有必要提示老鼠走迷宮中,一開始是經過了很多的艱辛,才能走出,而經過幾次訓練后,能很快找到出口。突出幾次的訓練的作用。區別填入下表中:
動物先天性行為 動物后天的學習行為
與生俱來、有固定模式的行為 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需要后天的訓練 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
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完成 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是在動物進化過程中由遺傳固定下來的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的行為 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反應方式
(2)注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論是提問,還是討論,還有思考,都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
(3)在學習好動物的行為后,再提出了人類的高級活動。首先,動物的行為分類與人類一樣,但動物與人有一點不同,即動物只能對具體的刺激反應,而人類除此外,還能對抽象的刺激(語言、文字)反應,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補充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知識。(要把握好度)
(4)探究“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是本章的第二個調查活動。再一次對調查進行訓練。本調查的內容與學生是最接近的,符合科學探究的特點,因此,在安排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本著這些原則,在實施這一探究時,通過學生回憶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狀態與工作、生活的效率的情況,提出探究的問題。由于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精神因素有很多,可以通過圖書、互聯網查閱,或詢問有關的老師、醫生等。但在實際的探究中,我們只需重點的對某一個因素精心設計調查的目的,方法和相應的問卷。通過調查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記錄和整理,再撰寫報告和交流。與前者比較,這個探究重點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