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特性
一、本章的總體安排
本章首先學習物質三態的相互變化,以及在物態變化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層面上學習物質的構成,并用分子運動觀點解釋物態變化現象。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物質的溶解性和酸堿性。最后通過比較物質的不同特性的差異,認識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二、本章教材的特點
1、涉及面較寬
2、突出觀察實驗
3、注重聯系實際
4、注意各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
三、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圖片、影象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充分利用旁白、討論、閱讀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學網、校園網、社區活動來收集資料,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4.充分設計好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科學方法
1.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
2.建立假設是探究的基礎
3.實驗檢驗是探究的中心
4.結果(數據)的分析與歸納,作出判斷是探究的關鍵
5.合作與交流是探究的升華
五.教學方法
1.講授談話法
2.觀察實驗法
3.探究討論法
4.新認知研究性學習法
六.課時安排
第一節 熔化和凝固
1. 教學目標
了解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和凝固時表現的不同點。
能說出幾種典型的晶體和非晶體。
掌握晶體熔化和凝固的規律,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意義。
能根據有無熔點將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能說出硫代硫酸鈉(海波)和冰的熔點。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實驗數據做出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敘述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特點;
能根據液體凝固的特點,大致做出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圖像。
2.知識體系
熔化(吸熱)
固態 液態
凝固(放熱)
概念: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不同晶體有不同的熔點,
熔點 熔點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冰的熔點為0℃,海波的熔點為48℃
熔化條件 達到熔點
晶體 繼續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