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特性
a、 純凈水
b、 人的汗液
c、 工業廢氣排放過多的城市的降雨
d、 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
例2、 你能說出正確的聞食醋的方法嗎?
例3、 xx年,某校sts小組針對所居住城市某熱電廠下游幾十公里內的河水中魚類幾近絕跡的現象,進行了一次調查,并取得了一些資料:①測定熱電廠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測得煤中含硫的質量分數為0.0064%。②了解煤燃燒后的氣體排放情況,發現燃燒后的氣體直接排放到了空氣中,該熱電廠地處多雨地區。③了解熱電廠發電的用水的排放情況,發現發電用水未經冷卻直接排入河中。根據上述調查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魚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2)、項目①中,sts小組采用了________分析法。
6.拓展思維
(1)、如圖為判斷物質的酸堿性時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圖。
(2)、讓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取四條細鐵絲,下端擰在一起,插在膠塞中,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開成樹枝形,將浸有酚酞的濕潤的棉花團扎在“樹枝”上制成“花樹”,在玻璃片上放半小杯濃氨水,罩上大燒杯(如圖所示)。過一會兒,發現棉花團白色變成紅色,猶如一株開滿紅花的“鐵樹”。從上述現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7.探究
1、 土壤酸堿性的強弱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影響(書p153),設計下面測定一塊土地的酸堿度的實驗,實驗儀器和藥品、采集土樣、燒杯、玻璃棒、純凈水、ph試紙。
2、 胃舒平藥片(抗酸藥物)是用來緩解胃酸過多而應起的胃痛的,下面用石蕊試液簡單判斷它的酸堿性:
(1)、將兩片抗酸藥物碾碎成粉末后分成兩份,移入兩個試管中。
(2)、分別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純凈水,輕輕搖勻。
(3)、向第二支試管內滴加少量的稀鹽酸。
(4)、分別在兩支試管內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5)、觀察并記錄石蕊的顏色變化。
第一支你觀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支你觀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節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1. 教學目標
知道物質的變化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能說出區分這兩種變化的依據。知道物質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說出區分這兩種性質的依據。
通過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學習分類方法。
2. 知識體系
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物質變化
化學變化————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氣體、軟硬、光澤、狀態等。
物質的性質
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酸堿性、可燃性等。
3.教學重點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教學難點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5。討論
1.比較4種現象的共同性和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