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特性
搜集證據:記錄兩包食鹽在兩杯水中完全溶解的時間,發現有進行攪拌的杯中,食鹽溶解所用的時間較短。
(4)作出結論:食鹽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跟水的溫度高低、食鹽顆粒的大小,以及是否進行攪拌等因素有關。水的溫度越高,食鹽的顆粒越小,對食鹽進行攪拌,食鹽溶解就越快。
(5)交流和評價: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所獲得的結果,比較誰的方案最好,誰的結果正確。然后達成共識。
6.討論
1、下列條件中不能加快食鹽溶解的是( )
a、 升溫
b、 攪拌
c、 研碎
d、 降溫
2、如圖所示,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冷水加熱,發現有氣泡從水中逸出,說明( )
a、 溫度升高,固體的溶解能力增強
b、 溫度升高,氣體溶解能力減小
c、 溫度升高,氣體溶解能力增強
d、 水分蒸發,固體從溶液中析出
7.拓展思維
將汽水瓶蓋打開,會有許多二氧化碳氣體冒出,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有氣冒出這不但說明氣體可以溶解在液體中。另外,還可說明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性,隨氣壓變化而變化,且氣壓越大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
8.探究
將白糖放入熱水中溶解是否比放入冷水中溶解的更快?
第六節 物質的酸堿性
1. 教學目標
(1) 知道物質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說出典型的強酸和生活中常見的弱酸性物質;確認強酸具有腐蝕性。說出典型的強酸和生活中常見的弱堿性物質。確認某種堿性物質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2) 會用石蕊試液測定物質的酸堿性,知道物質酸堿性強弱可用ph值得高低來表示,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3)知道物質酸堿性的強弱與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酸雨的危害。
2. 知識體系
酸:硫酸、鹽酸、硝酸等
酸性物質
物質 其它:co2、so2、蘋果汁、檸檬汁等
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等
堿性物質
其它:cao、cuo、小蘇打、純堿、洗滌劑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定性(用石蕊試劑)
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酸堿性的測定
ph<7 酸性溶液
定量(用ph試紙) ph=7 中性溶液
ph>7 堿性溶液
3. 教學重點
認識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物質酸堿性及其強弱的測定方法。
4. 教學難點
對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認識;ph值大小與物質酸堿性強弱的關系。
5. 討論
例1、 下列物質呈堿性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