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特性
固體 常見晶體:海波、冰、石英、金剛石及各種金屬
非晶體 無一定的熔化溫度
常見非晶體:瀝青、玻璃、松香、橡膠、塑料等
3. 教學重點
晶體的熔化與凝固
4. 教學難點
熔點、凝固點
5. 學習準備
在兩個玻璃杯里裝入一些熱水,杯口上放有兩只小碟,再將一塊奶糖和一塊冰塊分別放小碟上,通過觀察,比較冰塊和奶糖發(fā)生的變化(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筷子戳冰塊和奶糖)。
6.討論
1.晶體熔化的特點:
(1)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化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在一定的溫度下結束。
(2)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但要吸收熱量。
2.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跟哪幾個因素有關?你可以用哪些事實來說明?
3.在寒冷的南極地區(qū),氣溫常達-40℃以下,在那里測量氣溫應該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已知固態(tài)水銀熔點-38.8℃,固態(tài)酒精的熔點是-117℃)
4.根據(jù)晶體熔化和液態(tài)晶體凝固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吸熱一定會熔化
b、達到0℃的冰一定會熔化
c、0℃的水放熱,水溫立即降低
d、0℃的水吸熱,水溫立即升高
5。如圖,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圖像,試分析各線段和各線段的連接點有什么意義?
6.熔點表
(1)知道表中的物質都是晶體。
(2)確認熔點是晶體的一種特性。
(3)了解哪些是低熔點物質?哪些是高熔點物質?它們在常溫下處于什么狀態(tài)?
(4)記住冰的熔點。
6. 拓展思維
1、 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無論外界氣溫怎樣變化,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始終是0℃,為什么?
7. 探究
1.黑色覆蓋物能吸收更多的熱量使冰更快的融化嗎?
準備:2只透明的碗、10塊冰塊、透明的食品保鮮膜、黑色塑料垃圾袋、一塊手表。
在一個晴朗寒冷的天氣里,把2只碗放在室外。每只碗里放5塊冰塊,一只碗蒙上透明的食品保鮮膜、另一只碗蒙上黑色塑料垃圾袋。每隔15分鐘記錄你在每只碗里觀察到的情況,過一段時間后,碗里就會出現(xiàn)水,比較一下每只碗里水的多少,即可知道那只碗里冰化的快些。
2.探究:打扇子使人涼快的原因
(1)提出問題:打扇子人為什么感到涼快?
(2)建立假說:可能是吹來的風溫度較低;可能是風加速了汗液的蒸發(fā),吸收了人身上的熱量。
(3)設計實驗:用干、濕兩支溫度計進行對比實驗。
(4)得出結論:液體蒸發(fā)時,要吸收熱量,導致物體溫度變低。
第二節(jié) 汽化和液化
1. 教學目標
了解液體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fā)和沸騰。能比較兩種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能用分子運動觀點解釋蒸發(fā)現(xiàn)象。
能借助實驗分析液體蒸發(fā)的三個影響因素,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能夠列舉并分析增大蒸發(fā)和減少蒸發(fā)的事例。
確認液體蒸發(fā)時,溫度要降低,并以此來解釋相關的現(xiàn)象。
理解液體沸騰的規(guī)律,確認液體沸騰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液體沸騰使溫度保持不變,但要吸收熱量。
能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說明沸騰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