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1.通過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體會國歌的情緒,理解國歌的來歷,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結合欣賞《繡紅旗》創編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
3.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學生根據“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范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奏、節拍、旋律等音樂表現要素的特點,并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5)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變本歌的速度、節拍(如2/4變3/4)與節奏(如變弱起為強起;改變三連音節奏),并與前面進行對比,體會音樂情緒及風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并三連音節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采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像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的情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容和情節的理解和想象,創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樂曲結構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伴奏作簡單的評價,并在群體中參與相互交流二度創造的感受,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第二單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
1.管弦樂曲《紅旗頌》。
2. 歌曲《紅旗飄飄》。
3. 歌曲《國旗頌》。
教學目標:
1.感受器樂曲《紅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奏的形式。能邊聆聽樂曲《紅旗頌》邊看油畫,邊結合歷史知識描述《開國大典》的盛況。
2.感受歌曲《紅旗飄飄》《國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紅旗飄飄》中一句或幾句曲調。能邊聆聽音樂,邊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能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想與感受。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紅旗頌》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錄音。
2. 學生聆聽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題。
3.教師引導學生從這段引子和主題中,聽出樂曲分別用了哪些樂器來演奏?其中聽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調?(《國歌》音調)
4. 聆聽第二部分(展開部)。聽后,學生暢談:從樂曲中聽辨出節奏、音型有什么特點?這段樂曲在演奏的形式、樂曲的風格較第一段有何不同?
5. 聆聽第三部分及尾聲。
6.學生邊聆聽樂曲邊觀看油畫《開國大典》,結合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各自暢談聽后的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描述《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7.學生對以上的見解進行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活動,說出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