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2
第三課 民 族 的 搖 籃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唱、奏、舞等實踐活動,領略作品那富有詩意、蕩氣回腸的情緒特征,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氣質,從而使學生知道音樂與藝術在激發人的民族情感與反映社生活中的作用。
2、 通過對《沃爾塔瓦河》、《黃河船夫曲》等歌(樂)曲的欣賞,想象曲中所描寫的山水美景,并記住這些曲子的主題旋律,用較科學的發聲方法及深情地表情演唱《長江之歌》,通過一組創造性活動進一步領略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民俗風格,拓寬音樂視野。
3 進一步了解交響詩這一音樂體裁。
教學內容與教學建議:
一.音樂長廊
(一)欣賞:《沃爾塔瓦河》
1、 內容介紹:
《沃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這部交響詩套曲,是斯美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顯感覺到耳聾災難來臨時寫的,他以頑強的毅力終于1876年完稿。第一次公演時,他卻聽不到一點聲音了。樂曲有六個樂章組成。第一章“維謝格拉得“,描寫古代具有光榮斗爭歷史的古城,并再現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榮形象。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描寫了縱貫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爾塔河的自然風光及其詩一般的傳說。第三樂章“沙而卡”,寫的是民間傳說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樂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生動地描寫了祖國的自然風光。第五樂章“塔波爾”及第六樂章“布郎尼克”,描寫了人民與異族壓迫者的斗爭。其中第二樂章最受歡迎,其主題是優美的e小調旋律,后來轉為e大調,為人民展示了沃爾塔瓦河瑰麗莊嚴的景象,表現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摘自《音樂欣賞手冊》)
全曲分為八個部分:
一:“沃爾塔瓦河的兩個源頭”。e小調,快板,舒適地、六拍子。沃爾塔瓦河的水源是由兩條小溪回合而成。作曲家通過音樂手段細致地表現了這一點:先是在弦樂、豎琴伴奏下,長笛奏出了一個委婉曲折的音調,表現水源之一;再用單簧管奏出一個與長笛音調反向進行的音調,表現水源之二。然后,管弦樂的配器逐層加厚,音響不斷加強,表現出涓涓細流逐漸匯合成滾滾的河川。接著,在潺潺水聲的伴奏下,小提琴聲部唱出了一個民歌風的優美旋律,它成為貫穿全曲的基本主題:(見教材)
二、“林中狩獵”。c大調、快板、六拍子。在抒情主題未結束時,突然,四支圓號齊聲奏出了嘹亮的號角式的音調,它與小提琴奏出的流水音調交織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見在河邊的樹林里,鼓角齊鳴,犬馬奔馳,正在進行一場緊張而熱烈的狩獵活動的情景。
三、“鄉村婚禮”。g大調、中庸地、二拍子。當狩獵的號聲逐漸遠去,河面恢復了片刻的寧靜。不久,又傳來了一陣輕快、活潑的捷克民間舞曲“波爾卡”的樂聲。這大概是村里的農民們正在慶祝一對青年男女的婚禮吧!由農村業余樂師們演奏的“波爾卡”音樂,是那樣的純樸,又是那樣充滿了歡樂,似乎是沃爾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隨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呢!
4 4 4 4 4335 5443 3446 6 6 65 5 43
4 4 4 4 4335 5443 3113 3221 712 2
四、“月光及水仙的舞蹈”。降a大調,速度同前,四拍子。隨著“波爾卡”樂聲逐漸沉寂下來,夜幕降臨了,萬籟俱寂,唯有那沃爾塔瓦河依然在緩緩地流淌著。這時,銀色的月光照射著河面,傳說中的水仙女,身披著輕紗,腳踏著銀波,在晶瑩的月光下婆娑起舞。弦樂組以高音區密集的和弦,奏出了清亮如玉的仙樂般的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