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2
《天鵝湖》的音樂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篇章,每一場的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如:序曲一開始;雙簧管就吹出了柔和的曲調引出故事的線索。3 - 2 1 7 6 7 5 3 7 1 2 6 - 0 6 7 1
4 - 3 - 這是天鵝湖主題的變化,它概略地勾劃了被邪術變為天鵝的姑娘那動人而凄慘的圖景。第一幕是慶祝王子成年禮的盛大舞會,音樂主要由各種華麗明朗和熱情奔放的舞曲組成,其中最動人的是第二場中村民跳的圓舞曲:3 2 4 - 3 0 3 2 4 - 3
0 2 1 3 - 2 0 1 2 5 - - 它以木管蕩漾的琶音和中間清新的插曲,使這沁人心脾的樂曲令人難忘。在第一幕結束時,夜空出現了一群天鵝,樂曲第一次出現天鵝的主題,也是全劇的主要音樂形象。它充滿了溫柔的美和傷感,在豎琴和提琴顫音的伴隨下,由雙簧管和弦樂先后奏出:3 - 6 7 1 2 3 1 3 1 3 6 1 6 4 1 6 - 第二幕是在月夜的湖畔,白天鵝們翩翩起舞,其中由木管四重奏奏出的“四只小天鵝舞”最為有名: 它質樸動人而又富于田園般的詩意。第四幕終曲的音樂以開闊的悲壯旋律開始,但王子的悲痛和絕望都體現在天鵝的主題中,以后王子心中的激情與大自然的怒吼融成一片,當天鵝主題再次出現時,節奏拉寬,速度較慢,已變成對勝利了的愛情的輝煌、莊嚴的頌歌。這部充滿詩情畫意和戲劇力量,并具有高度交響性發展原則的舞劇音樂,是作者對芭蕾舞音樂進行重大改革的結果,從而成為舞劇發展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2、教學建議
(1)讓學生先了解此劇的神話故事。
(2)音樂的配器清新流麗,可先讓學生感受音樂,想象作品的場景,然后再放影像給學生看,這樣可讓學生體會音樂與舞蹈的密切關系。
(3)神話題材的運用是古典芭蕾的重要特征之一,學生在欣賞了這一部作品之后,可拓展到其它劇目進一步了解這一文化現象。
(4)可補充講一些舞劇的產生、發展及其它舞劇的特點。
三、創造與拓展
題一:
1、 內容介紹
民族舞劇“寶蓮燈”于1957年首演,依循舞劇的規律將原來的故事結構成“定情下凡”“深山練武”“父子相會”“斗龍得斧”“劈山救母”等6場。緊扣三圣母反抗封建勢力向往純真愛情和人間自由生活的主題,充分調動了舞蹈手段,塑造了6個不同人物的形象,其中三圣母的長綢,劉彥昌的水袖、沉香的劍、霹靂大仙的拂塵以及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藝,均是在戲曲舞蹈基礎上的發展創造,很富于表現力,而“沉香百日”一場所展現的扇子、手絹、“蓮相”(一種帶響的花棍),“大頭舞”假面,則以豐富多彩的漢族民間舞很好地烘托了歡樂的氣氛。該劇是我國優秀舞劇作品之一,對中國舞劇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推動的作用。曾在友好國家演出,受到歡迎,1959年拍成電影。
2、教學建議
(1)、《劈山救母》的故事可借鑒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寶蓮燈》。它取材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劈山救母》故事情節:向往人間美好生活的仙女三圣母與書生劉彥昌一見鐘情,卻受到其兄二郎神的粗暴阻攔,三圣母借用“寶蓮燈”的神力,擊敗二郎神,與劉彥昌結為夫妻生得一子沉香,哮天犬受二郎神的指使將“寶蓮燈”盜走并捉拿三圣母,將她壓在華山下,沉香被霹靂大仙所救,練就武藝后,劈開華山救出母親,一家人終得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