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2
題二 參考答案
表演形式 故事發展 音樂素材 戲劇表現 藝術價值
越劇 地方戲曲 完整而有序的發展 越劇音韻 通過情節發展來展示戲劇沖突 越劇經典之作
小提琴協奏曲 西洋協奏曲 擷取典型情節組材 吸取越劇的旋律再創作 通過音樂要素及情緒對比、變化表現戲劇沖突 外為中用的民族交響樂的典范之作
題三:
1、 參考答案
除了教材上出現的作品外,還有神話《睡美人》、《胡桃夾子》、《魚美人》、《野斑馬》等,童話《灰姑娘》、《彼得與狼》、《小巫師》等,民間故事有《孟姜女》、《吉賽爾》、《天方夜潭》。
2、教學建議
(1) 表演 的形式可有朗誦、演唱、彈奏、舞蹈、繪畫、小品等。
(2) 選擇什么樣的表演形式要取決于所選音樂作品的體裁,若選擇神話類,以舞蹈為主;若選擇童話類,以演小品類為主;若選擇民間傳說類以講故事為主,還可以配樂朗誦等。
(3)、無論哪種表演形式,技術要求不能太高,跳舞者甚至只是對芭蕾中的一些動作進行一下固定造型即可。
(4)每一種形式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最好有相應的音樂作背景。
題四 活動建議:
(1)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熟記主題音樂。
(2)每人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唱或奏的形式。
(3)演唱速度慢一些,抒情性強一點 。歌曲音域太寬,定調不要太高。注意第三、四樂有的呼吸;若選擇奏樂,既可按原調奏,也可根據樂器特點定調。。
(4)可以嘗試唱奏結合,一種是自彈自唱,必須選擇好樂器與嗓音所能統一的調性,一種是分角色彈唱,必須做到彈與唱的整齊協調。
(5)由于大多數同學在吹(彈)奏時是單旋律的,老師可同時用鋼琴伴奏。
四、音樂小辭典:協奏曲 芭蕾 何占豪 陳鋼
(一)協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競賽。十六世紀意大利的協奏曲多指有樂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別于無伴奏合唱。十七世紀后半葉起,指由幾件或一件獨奏樂器,與一小型弦樂隊互相競賽的器樂套曲。用幾件樂器者稱“大協奏曲”。意大利作曲家托萊里和科萊里是大協奏曲的創始者。亨德爾和巴赫都作有大協奏曲。巴赫的《勃蘭登保協奏曲》就是大協奏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一件樂器(有時還帶有伴奏)與樂隊競奏的古協奏曲,叫做“獨奏協奏曲”,如維伐爾地的協奏曲。
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莫扎特以大量的創作——二十多首鋼琴協奏曲,六首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長笛、音簧管、小號、圓號等為獨奏樂器的協奏曲——確立了至今還被襲用著的協奏曲形式。這種協奏曲由一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獨奏部分具有鮮明的修改和高度的技巧性。樂曲通常包括三個樂章:第一章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多為抒情的慢板,第三樂章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后部有一個華彩段(第二、三樂章有時也插入較短的華彩段)。起初,華彩段由演奏家根據樂曲的基本主題作即興發揮,到十九世紀后則由作曲家寫成固定的曲譜。現代音樂家演奏古典協奏曲時所用的華彩段曲譜,是由后來的作曲家寫成的。貝多芬為協奏曲形式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并使獨奏部分與樂隊部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實現交響性的發展,使協奏曲的思想性、藝術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五首鋼琴協奏曲,都是對協奏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