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2
2 、教學建議:
(1)歌曲具有悠長的氣息、寬廣的意境,雄偉的氣勢,因此應注意發聲方法的練習,將聲音處理得豎一點、厚一點,高音處不要喊叫。
(2)歌曲為三段體aba , a與a段的末句有所不同,不能混淆。
(3)根據初二學生變聲期的情況,靈活處理歌曲。聲部安排既可照教材唱,也可適當安排一些領唱與輪唱或用齊唱。
(4)歌曲為電視片《話說長江》的片頭主題歌,有條件的讓學生看一看這段影像幾卡拉ok象帶,學生可以親眼目睹一下長江的雄偉壯觀,沒條件的盡量從網上找一些山水畫作歌唱時的背景。
二 藝術天地
(一)音樂與詩歌:《黃河船夫曲》
1、 內容介紹:
選自《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洗星海曲。1938年,武漢淪陷后,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光未然(即張光年)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夫子。1939年1月抵達延安后,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并在這出席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洗星海聽后異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窖里,他抱病連續工作六天,于同年3月31 日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了,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作品工有8個樂章,每章開始均有配樂朗誦。1 《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原稿為男聲合唱)------此曲吸取民間勞動歌曲尤其是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運用動機的主題核心貫穿發展手法和領合呼應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斗的動人場面;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題核心拉寬節奏,放慢速度,表現人們登上河岸時的歡樂情緒;尾聲又以快速有力的動機進行,由強到弱,由近及遠,表現中國人的斗爭仍在艱苦頑強地繼續…
2、 教學建議:
(1)從《黃河大合唱》的vcd或其它有黃河的影象資料中,感受黃河波濤洶涌的澎湃氣勢。
(2)可在《黃河大合唱》音樂襯托下,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3)將《黃河大合唱》與《長征組歌》對照,找出它們在演唱形式上的共同點,以加強知識點的觸類旁通。
(二)音樂與圖畫:《伏爾加船夫曲》
1、 內容介紹:
聽到這首沉重、粗壯而富于反抗精神的纖夫之歌,就使人想起了俄羅斯著名畫家列賓的名作《伏爾加纖夫》:一群衣杉襤褸、胸前套著纖索的纖夫,用整個身心負著沉重的貨船前行,伏爾加河空曠遼闊的沙灘上留下一串串腳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遠沒有盡頭,但是你看,那領頭走在前面的肩膀寬寬、額頭包著頭巾的卡寧,那和卡寧并肩走在一起的大胡子老漢,還有那臉上流露出反抗情緒的拉爾卡,不正已覺悟到世道的不公而對沙俄的專制統治懷著深深的不滿嗎?著名的《伏爾加船曲》,經過俄國杰出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的天才處理,藝術形象更加完整,不但沉重的步伐、背纖的呼喊和纖夫內心的憤憤不平之聲都歷歷可聞,而且通過輕響力度的安排,形象地表現出這艘被纖夫們曳著的貨船由遠而近、由近而遠去的情景。凱涅曼編寫的鋼琴伴奏加強了纖夫們沉重的步伐并且可以在低音區連續的三個音中聽到伏爾加河的滔滔奔流。這種氣勢在根據這首民歌改編的男聲合唱中,顯得更加壯闊和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