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或“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和各種旨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器樂合奏等內容。
從材料上看,本單元所包含的歌頌祖國江河的音樂作品易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有助于學生自由展開聯想,認識到音樂的抒情性、描繪性特征。從學科知識上看,本單元包含民歌知識、歌曲結構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搜集大量有關的文字、圖片、錄音、影碟等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相互分享。
第四單元 第一課
教學內容:
唱歌《江河萬古流》;欣賞《黃河船夫曲》、《保衛黃河》。
教學目的:
學會歌曲《江河萬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節奏與歌詞的密切關系,兩段相同結構的歌詞與不同旋律和節奏達到的藝術效果。欣賞《黃河船夫曲》和《保衛黃河》,了解黃河──中國的母親河,體會在《保衛黃河》中所表現的黃河的洶涌氣勢和中華民族的精神。
教學過程:
1.以提問導入新課。
我國幅員遼闊,有很多江河、湖泊,在眾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兩條?為什么?它們流經的省份有哪些?
黃河和長江(可出示地圖)
黃河: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
長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
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華民族對它們有著特殊的感情。《江河萬古流》中寄托了我們對黃河、長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萬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萬古流》。
(2)講解歌曲中的節奏難點,并做練習。體會歌詞與節奏、曲調結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樂譜。用自然的、較深沉的聲音演唱歌曲。
(4)學唱歌曲后,啟發學生體會歌曲的結構──單二部曲式(二段體)。兩段開始處的不同旋律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現起到歌曲“統一”的作用。
3.欣賞《黃河船夫曲》(2遍)
以提問引入欣賞內容:
你是否知道與黃河、長江有關的故事,或以黃河、長江寄托某種感情的音樂作品?
(1)欣賞一首描寫黃河邊人們生活的歌曲──《黃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參考譜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復”部分。
(3)其旋律是由幾句構成的?歌曲的分句與歌詞的寫法(排比)和內容有著直接的關系。
(4)跟著錄音模唱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賞《保衛黃河》
(1)以“抗日戰爭”引入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提問:在這個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氣勢?強調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和樂曲中所表現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偉氣勢。
(2)介紹《黃河大合唱》及其詞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簡單介紹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背景。
(3)介紹《保衛黃河》中的主題旋律。分段欣賞,感受不同音樂形象:引子、主題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題展開(第三部分)、寬廣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題再現(第五部分)。
(4)完整欣賞。
5.小結
通過唱歌和欣賞,感知歌曲的二段體結構和音樂中的再現、重復,感受和體會歌曲的不同風格,什么叫做鋼琴協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