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能測評系統——專家文獻2
加德納:我的四個問題你都回答了,現在該我回答你的問題了。沈致。耗阍2003年的演講《多元智能理論二十年》中,說到目前為止只定義了八又二分之一種智能。其中的“存在智能”,你雖有證據但不能完全肯定它的確存在,所以只承認它是“二分之一”種智能。在1999年出版的專著《智能重組——21世紀的多元智能》(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 for the 21st century)中,你定義它為:
“存在智能,就是對人生和宇宙終極狀態的思考。存在智能的核心能力,是在直達廣袤無垠的宇宙盡頭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中與存在有關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價值、死亡的意義、個人肉體和內心世界的最終命運之時,在被人所愛或全身心沉浸在藝術之中獲得刻骨銘心的感受之時,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
你又說:“這種能力在人類已知的每一種文化中都受到重視。在各種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類,都創造了各自宗教的、神秘的、超自然的以及哲學的體系,來處理有關存在的問題。在現代的社會里,除宗教以外,人類還從美學的、哲學的、科學的等各種角度,說明自己對于存在問題的思考!
因此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種智能與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和存在主義藝術有關。今天看來沒有時間談存在主義藝術,那個問題更復雜。我的問題僅僅是,存在智能的概念,與存在主義哲學及其源頭的幾位歐洲代表人物如丹麥的克爾凱郭爾(kierkegaard)、德國的胡塞爾(hu erl)、海德格爾(heidegger)、雅斯貝爾斯(karlja ers)、法國的薩特(jean-paulsarte)等人的理論,或者與以老子為代表的中國道家的哲學思想,究竟有何關系?
加德納:雖然當我選擇“存在”作為智能的名稱時,很清楚地知道你提到的那些哲學家所做的工作,但是存在智能和任何特定的歐洲哲學家或者中國哲學家之間,并沒有非常密切的直接關系。我只是想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的人類個體,有時都會思考生命的意義等一類問題,只不過你信中提到的那些哲學家,曾經將這些問題納入了自己研究范圍的中心。
早期人類最主要的認知活動之一,就是思考并試圖弄懂與存在有關的哲學命題,直接或間接地研究與宇宙這個主題有關的遠古的藝術、舞蹈、神話和戲劇的存在含義。但直到真正的宗教和系統的哲學理論出現之后,人們才開始用語言直接討論有關存在的問題。此前的神話和戲劇,可以被認為是討論存在問題的間接的方式。認識存在的能力和掌握語言的能力,都是人類的特征,是人類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異。
沈致隆:“沒有非常密切的直接關系”,并不等于沒有關系。實際上你已經指出了“早期人類最主要的認知活動之一,就是思考并試圖弄懂與存在有關的哲學命題”,可見這是一種哲學家的智能,而且是存在主義哲學家的智能。你又說“認識存在的能力和掌握語言的能力,都是人類的特征,是人類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異”。根據你的這一論述,加上我研究存在主義藝術家及其作品的體會,我以為存在智能是人類一種長期普遍存在的、非常重要的智能,很明顯的確是存在的。讓學校師生盡早認識這種智能,培育他們雙方的這種智能,是加強心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減少青少年的心理障礙。對于美育和藝術教育的深入開展,這種智能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