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能測評系統——專家文獻1
元智能測評系統——專家文獻專家簡介(沈致隆教授):
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84-1986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進修。曾任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物理化學教授、化學系主任。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廣西工學院、南昌大學等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1997年受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邀請,赴美國哈佛大學《零點項目》訪問、講學一年,回國后出版譯著《多元智能》;專著《親歷哈佛——美國藝術教育考察紀行》。
2003年4月,受聘為中國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分別在中國和美國的60多所大、中、小學校以及幼兒園園長培訓班上講學、講座上百場,廣受歡迎。(兩篇報紙報道)
第一篇:對話加德納:“多元智能”我們不能簡單理解
作者:沈致隆來源:《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5日
編者按:
多元智能理論是近年來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之一,《多元智能》一書在2003年中國大陸百部教育學術類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第一。5月20日下午,因21年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而名揚全球的發展心理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來北京參加《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國際論壇之余,在他下榻的北京王府飯店,與翻譯《多元智能》一書的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沈致隆教授,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單獨談話。根據沈致隆教授的記錄,現將談話中有關多元智能理論與實踐的內容,摘要刊登如下。
沈致隆:首先我來逐一回答你的問題,那是你在來中國之前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留的“作業”,我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答案。
加德納: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人為什么對我的多元智能理論這么感興趣?
沈致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介紹中國的教育改革。自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我們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圖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1999年,中國更以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個決定號召實施素質教育,認為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提出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你的著作《多元智能》的中文版,恰好也是1999年出版的,當時人們突然發現,你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國的教育改革殊途同歸、不謀而合。你的理論為我們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依據,證明了這種教育的科學性。哈佛大學的《零點項目》中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對于中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也有明顯的借鑒意義。于是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上至副總理級的官員中,下至小學幼兒園的教師和學生中,不脛而走,迅速傳揚,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歡迎。
加德納: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怎樣解釋多元智能理論?怎樣看待我的專業?
沈致隆:人們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教育學理論,甚至認為是一種教育目標或教學方法。心理學家認為你是雜家甚至是藝術家,藝術家卻認為你是心理學家,而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教師和教育部門的官員們,則認為你是教育學家。產生這種看法的原因很簡單,你是跨學科的專家,而他們都只從自己的學科或職位出發去理解你,難免出現不同的說法。目前在中國,跨學科的專家還難以被人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