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能測評系統——專家文獻2
問:多元智能主要包括哪些智能?答:一是語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的是掌握并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指的是邏輯推理、數學運算以及科學分析方面的能力;三是音樂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指感覺、欣賞、演奏、歌唱、創作音樂的能力;四是身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指運用全身或身體的某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創造作品的能力;五是空間智能( atialintelligence),指針對所觀察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模型或圖象從而加以運用的能力;六是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指了解他人,與人合作的能力;七是自我認識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自知、自處、深入理解(understand)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
問:多元智能理論有什么最新發展?答:多元智能理論產生以來的進展,可以從其創始人加德納教授20年來的三部著作和兩篇文章中得到線索。
1983年他在《智能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framesofmind: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中譯本1990年出版)一書中,提出并詳細敘述了這一理論。1993年他在《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thetheoryi ractice,中譯本1999年出版)一書中,進一步概括歸納了這一理論的要點,并總結了第一個10年理論的實踐,因此原書還有一個副標題
《實踐中的理論》。1999年他在《智能重組:21世紀的多元智能》(intelligencereframed:multipleintelligencesforthe21stcentury,中譯本2000年出版),對理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并且討論了另外三種智能存在的可能性。這三種智能是博物學家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存在智能(existentialintelligence)和精神智能( iritualintelligence)。在這本書中,他還討論了藝術智能和道德智能的有關問題。
2003年4月21日,加德納教授應邀在美國教育研究協會上發表了演講《多元智能理論二十年》(中文譯稿刊登在《多元智能》中譯本2004年4月第二版的附錄中),不但總結了20年以來他所做的工作,肯定了博物學家智能的存在,還提出存在智能僅僅是可能存在,所以說他至今只承認八又二分之一種智能。同時他展望了未來幾十年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方向和重點,斷言有那么一天,智能的數目將會增加,或者智能之間的界限被重新確定。他認為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如何將智能最大限度地組織和調動起來,以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就是其中之一。
他還認為應該系統地研究人類的思維是怎樣處理學科交叉的研究的。因為這些學科交叉的研究,可能是自然的認知活動,也可能是不正常的認知活動。其次,他認為應該從頭開始,為多元智能理論尋找生物學的依據。20世紀80年代初期,來自遺傳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的可靠證據很少,有關推理人為的痕跡明顯。20年來,大量來自于神經心理學研究的有力證據表明,的確存在著不同的智能。這些證據對于證明多元智能理論的正確性,是非常有力的。他表示如果還能再有一次或兩次生命,他愿意根據新的生物學知識重新思考智能的本質。
2003年12月,他在為我的專著《加德納·藝術·多元智能》寫的序言《人類的潛能:科學的思考和價值觀的思考》中,回顧了從亞里士多德、孔子、孟子、柏拉圖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代思想家,直到當代人心目中人類的本性和潛能的概念,提出每個社會都必須確定下列兩個問題:人類的哪一種潛能應該被珍惜?有限的教育資源應該先分配給誰?認為只有多元智能理論,可以解釋人類個體最后怎樣變成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成人角色。這些角色可以是從演說家到物理學家,從運動員到會計,從詩人到政治家,從航海家到藝術家,到臨床醫生或者獵人,五花八門。他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育體制,能夠辨認兒童和年輕人的多種才能,并指導他們邁向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特定智能強項的職業或副業。他強調此理論最重要的目的和作用,是促使智能觀念的更新,使社會珍視更廣泛的人類的智力潛能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