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或活動積溫,寫作≥10℃積溫。
[板書]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10℃積溫表。讓學生說出我國共有哪幾個溫度帶,從家溫帶到熱帶≥10℃積溫的變化情況。
[掛圖] 掛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指圖講述] 根據≥10℃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形成了一個天高地寒的高原氣候區。
[板書]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讀圖回答] 閱讀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或課文圖4·8,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寒溫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中溫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指圖,學生回答。)
2.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分別分布在什么地區?這兩個溫度帶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的哪條等溫線一致?(教師指圖,學生回答。教師再補充、糾正。)
3.學校所在地屬哪個溫度帶?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填表歸納] 在以上讀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我國各溫度帶分布的填充表(見下表),指導學生填出各溫度帶的分布地區。
[講述] 不同的溫度帶,積溫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溫度和熱量條件,從而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樣。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表,或閱讀課文中的“我國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
[提問] 請同學們說出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練習] 完成課文“做一做”練習:
1.讀哈爾濱和廣州各月氣溫曲線圖(圖4·9),算一算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七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讀圖回答: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約34℃,溫差懸殊;七月份兩地相差約5°~6℃,溫差不大。)
2.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圖4·5),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教師提示,學生回答。從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這兩個地區雖然緯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閉,受冬季風的影響要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平原高。)
3.當地屬什么溫度帶?冬、夏季氣溫如何?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作物一年可以幾熟?(學生議論,教師提示、說明。)
(布置作業)
1.選做復習題3。
2.在填充圖冊上完成有關的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3.溫度帶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