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精選12篇)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發布時間:2022-11-06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精選12篇)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3.使學生正確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從而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利用不同的熱量資源,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4.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農作物品種多樣世界罕見的國情,增強愛國情感。

  5.通過分析、討論所給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從春節我國南北兩地的不同景觀入手,引出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這一話題。通過安排學生閱讀等溫線分布圖,使其了解我國氣溫在季節變化和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緊接著,教材又通過表格、圖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題,讓學生結合緯度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形等方面的知識來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材又介紹了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一部分現作為選學內容),以及溫度帶對我國各地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密切的關系,溫度帶是連接我國氣溫基礎知識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基礎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

  2、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分布。

  3、繪制、閱讀和分析有關地理圖表。

  難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的原因。

  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本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我國南北氣溫的地域性差異是由于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這種差異會造成各地區在民俗、建筑、飲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通過各種實例使學生對氣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從學科能力上來講,本節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等溫線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等高線圖,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形成讀等值線圖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P40的閱讀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一段,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為它的緯度在我國最高。但為什么最熱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魯番?"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使其認識到地理要素之間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用地理的頭腦分析現實問題的意識。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對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關于“冬季溫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教法建議

  關于冬季我國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這一問題合起來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學生理解。首先引導學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漸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說明了什么?”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著這種思路考慮夏季的情況。通過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較清楚了。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短

  南

  大

  長

  表一(冬季)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輻射時間)

  北

  小

  長

  南

  大

  短

  表二(夏季)

  除了緯度這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加劇了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因“高”,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因“遠”而少受冬季風的影響。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的教法建議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對等值線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安排他們讀圖,看他們能讀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當學生遇到障礙的時候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還要讓學生反思總結一下讀等值線圖應該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問題,最終目的是使他們掌握讀等值線圖的方法。

  分析時可以按照以下層次:什么是等溫線?怎樣讀某一點的氣溫值?0oC等溫線大體在什么位置?我國最北、最南端氣溫大體是多少?溫差多大?最后總結冬季氣溫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播放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關于各地歡度節日的報道,結合書上的課文。

  同是春節,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氣溫和景觀為什么相差這么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轉折過渡〕  要了解全國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需要看我國的1月、7月平均氣溫圖――等溫線分布圖。

  〔指導讀圖〕首先看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要求觀察:

 。1)黑龍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我國南北1月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4)找出0°C等溫線,并在圖上用彩筆描繪出來;觀察0°C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

  (5)比較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一看等溫線疏密程度如何?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冬季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黑龍江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氣溫在16°C以上,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俣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

 、谶@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么?

 、圻@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么?

 、苓@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里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

  (3)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嶺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于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于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蔥蔥,北方一片凄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那里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么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于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獲。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系。比如位于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并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磥矸e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系。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復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

  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

  喜溫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么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系。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并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冬季0℃等溫線所穿過的地區;理解氣溫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掌握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及分布。

  2.通過學習氣溫分布特點,培養學生使用等溫線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氣溫分布特點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講解,使學生更加體會我國疆域的遼闊,氣候資源的優越,從而為祖國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1.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成因。2.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本節難點:生長期和積溫等概念的理解及溫度帶的具體分布。

  教學方法 講解法與練習法相結合。

  教具 一、七月等溫線圖,溫度帶的劃分圖,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投影片)。

  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講到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第二課時講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教學提綱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二、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三、溫度帶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

  3.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都有親身的感受,每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天氣變得十分寒冷,夏季到來時,天氣又變得十分溫暖。大家知道,我國國土遼闊,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有沒有差別呢?如果有的話,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學習新教材

  [閱讀思考] 結合課本第43頁插圖,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說明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有什么不同?

  第二節 [板書]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板書]

  [教師歸納] 同是除夕之夜,北國的哈爾濱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國的廣州卻鮮花斗艷,溫暖如春。這一自然現象充分說明,同是冬季,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相差懸殊。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北端氣溫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南端氣溫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是多少度?

  [教師歸納]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穿過的位置。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黑龍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氣溫大約是零下32℃左右。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諸島氣溫大約是16℃。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8℃。

  [提問]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有何特點?

  1.特點: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 [板書]

  2.成因 [板書]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投影片。

  從圖表可以看出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白晝時間越短,接受的太陽熱量越少,因此溫度就越低,天氣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氣溫越高。

  [提問] 從冬季風形成的源地和風向考慮,分析冬季風對我國南北方氣溫有何影響?

  [教師歸納] 我國北方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冷氣流影響強烈,加劇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風源地遠,又受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南嶺高大地形的阻擋,使得冬季風的勢力越來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中國臺灣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風影響,所以氣溫高。

  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在多少度以上?黑龍江北部和南海諸島的氣溫各多少度?溫差有多少度?

  [教師歸納] 我國夏季絕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16℃以上。黑龍江省北端氣溫約為16℃,南海諸島的氣溫約為28℃,南北溫差只12℃?梢,我國夏季南北溫差不大,且普遍高溫。

  1.特點: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板書]

  2.成因 [板書]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格,思考我國夏季為什么全國普遍高溫?

  從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陽高度越小,但白晝越來越長,太陽光照時間長,所以我國南北方接受太陽的熱量雖有區別,但差異不大。所以全國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提問] 青藏高原緯度不高,但為什么夏季時,氣溫也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隨著高度增加,溫度逐漸下降,所以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低,但溫度仍然偏低。

  [第二課時]

  導入  新課

  [提問] 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

  上節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區氣溫的差異十分明顯。氣溫的不同又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種類及其生長。這節我們來學習有關氣溫的分布及其與農作物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溫度帶 [板書]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板書]

  由于農作物需要一定的氣溫,只有當日均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一年中日平均氣溫連續在10℃以上的日期,作為農作物的生長期。而把在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

  [示范練習] 教師以某地氣象資料為例,做統計該地生長期和積溫的操作示范。積溫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生長期內的溫度的高低和熱量的多少,對于指導各地農業生產活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劃分了若干個溫度帶。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10℃的年積溫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溫度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我國劃分哪幾個溫度帶?

  劃分了熱帶、亞熱帶、暖濕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以及青藏高原區六個部分。[請同學用不同顏色的筆將課本33頁圖中各帶涂上顏色]

  (2)對照“政區圖”說出各溫度帶的分布范圍?

  (3)比較各種溫度帶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種類?(中溫帶的甜菜、春小麥,暖溫帶的棉花、冬小麥,亞熱帶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用下表總結歸納我國各溫度帶的特點。

  我國各溫度帶(區)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復習鞏固

  在一月平均氣溫圖中找出0℃等溫線,說明其穿過的地區,并回答:它是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3.使學生正確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從而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利用不同的熱量資源,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4.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農作物品種多樣世界罕見的國情,增強愛國情感。

  5.通過分析、討論所給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從春節我國南北兩地的不同景觀入手,引出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這一話題。通過安排學生閱讀等溫線分布圖,使其了解我國氣溫在季節變化和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緊接著,教材又通過表格、圖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題,讓學生結合緯度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形等方面的知識來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材又介紹了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一部分現作為選學內容),以及溫度帶對我國各地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密切的關系,溫度帶是連接我國氣溫基礎知識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基礎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

  2、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分布。

  3、繪制、閱讀和分析有關地理圖表。

  難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的原因。

  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本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我國南北氣溫的地域性差異是由于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這種差異會造成各地區在民俗、建筑、飲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通過各種實例使學生對氣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從學科能力上來講,本節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等溫線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等高線圖,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形成讀等值線圖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P40的閱讀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一段,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為它的緯度在我國最高。但為什么最熱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魯番?"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使其認識到地理要素之間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用地理的頭腦分析現實問題的意識。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對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關于“冬季溫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教法建議

  關于冬季我國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這一問題合起來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學生理解。首先引導學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漸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說明了什么?”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著這種思路考慮夏季的情況。通過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較清楚了。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短

  南

  大

  長

  表一(冬季)

  太陽高度角

 。ㄝ椛鋸姸龋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長

  南

  大

  短

  表二(夏季)

  除了緯度這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加劇了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因“高”,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因“遠”而少受冬季風的影響。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的教法建議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對等值線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安排他們讀圖,看他們能讀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當學生遇到障礙的時候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還要讓學生反思總結一下讀等值線圖應該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問題,最終目的是使他們掌握讀等值線圖的方法。

  分析時可以按照以下層次:什么是等溫線?怎樣讀某一點的氣溫值?0oC等溫線大體在什么位置?我國最北、最南端氣溫大體是多少?溫差多大?最后總結冬季氣溫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播放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關于各地歡度節日的報道,結合書上的課文。

  同是春節,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氣溫和景觀為什么相差這么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轉折過渡〕  要了解全國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需要看我國的1月、7月平均氣溫圖――等溫線分布圖。

  〔指導讀圖〕首先看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要求觀察:

 。1)黑龍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我國南北1月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4)找出0°C等溫線,并在圖上用彩筆描繪出來;觀察0°C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

 。5)比較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一看等溫線疏密程度如何?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冬季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黑龍江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氣溫在16°C以上,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①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

  ②這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么?

  ③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么?

 、苓@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里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

 。3)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嶺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于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于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蔥蔥,北方一片凄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那里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么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于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獲。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系。比如位于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并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磥矸e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系。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復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

  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

  喜溫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么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系。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并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3.使學生正確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從而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利用不同的熱量資源,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4.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農作物品種多樣世界罕見的國情,增強愛國情感。

  5.通過分析、討論所給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從春節我國南北兩地的不同景觀入手,引出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這一話題。通過安排學生閱讀等溫線分布圖,使其了解我國氣溫在季節變化和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緊接著,教材又通過表格、圖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題,讓學生結合緯度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形等方面的知識來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材又介紹了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一部分現作為選學內容),以及溫度帶對我國各地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密切的關系,溫度帶是連接我國氣溫基礎知識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基礎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

  2、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分布。

  3、繪制、閱讀和分析有關地理圖表。

  難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的原因。

  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本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我國南北氣溫的地域性差異是由于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這種差異會造成各地區在民俗、建筑、飲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通過各種實例使學生對氣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從學科能力上來講,本節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等溫線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等高線圖,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形成讀等值線圖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P40的閱讀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一段,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為它的緯度在我國最高。但為什么最熱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魯番?"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使其認識到地理要素之間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用地理的頭腦分析現實問題的意識。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對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關于“冬季溫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教法建議

  關于冬季我國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這一問題合起來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學生理解。首先引導學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漸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說明了什么?”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著這種思路考慮夏季的情況。通過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較清楚了。

  太陽高度角

 。ㄝ椛鋸姸龋

  晝長

  (輻射時間)

  北

  小

  短

  南

  大

  長

  表一(冬季)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長

  南

  大

  短

  表二(夏季)

  除了緯度這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加劇了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因“高”,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因“遠”而少受冬季風的影響。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的教法建議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對等值線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安排他們讀圖,看他們能讀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當學生遇到障礙的時候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還要讓學生反思總結一下讀等值線圖應該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問題,最終目的是使他們掌握讀等值線圖的方法。

  分析時可以按照以下層次:什么是等溫線?怎樣讀某一點的氣溫值?0oC等溫線大體在什么位置?我國最北、最南端氣溫大體是多少?溫差多大?最后總結冬季氣溫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播放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關于各地歡度節日的報道,結合書上的課文。

  同是春節,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氣溫和景觀為什么相差這么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轉折過渡〕  要了解全國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需要看我國的1月、7月平均氣溫圖――等溫線分布圖。

  〔指導讀圖〕首先看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要求觀察:

  (1)黑龍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我國南北1月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4)找出0°C等溫線,并在圖上用彩筆描繪出來;觀察0°C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

 。5)比較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一看等溫線疏密程度如何?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冬季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黑龍江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氣溫在16°C以上,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俣寥眨柟庵鄙淠膫半球?

 、谶@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么?

 、圻@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么?

 、苓@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里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

 。3)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嶺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于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于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蔥蔥,北方一片凄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那里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么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于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獲。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系。比如位于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并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看來積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系。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復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

  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

  喜溫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么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系。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并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冬季0℃等溫線所穿過的地區;理解氣溫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掌握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及分布。

  2.通過學習氣溫分布特點,培養學生使用等溫線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氣溫分布特點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講解,使學生更加體會我國疆域的遼闊,氣候資源的優越,從而為祖國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1.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成因。2.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本節難點:生長期和積溫等概念的理解及溫度帶的具體分布。

  教學方法  講解法與練習法相結合。

  教具  一、七月等溫線圖,溫度帶的劃分圖,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投影片)。

  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講到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第二課時講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教學提綱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二、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三、溫度帶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

  3.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有親身的感受,每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天氣變得十分寒冷,夏季到來時,天氣又變得十分溫暖。大家知道,我國國土遼闊,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有沒有差別呢?如果有的話,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學習新教材

  [閱讀思考]  結合課本第43頁插圖,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說明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有什么不同?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板書]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板書]

  [教師歸納]  同是除夕之夜,北國的哈爾濱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國的廣州卻鮮花斗艷,溫暖如春。這一自然現象充分說明,同是冬季,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相差懸殊。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北端氣溫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南端氣溫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是多少度?

  [教師歸納]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穿過的位置。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黑龍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氣溫大約是零下32℃左右。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諸島氣溫大約是16℃。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8℃。

  [提問]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有何特點?

  1.特點: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 [板書]

  2.成因  [板書]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投影片。

  從圖表可以看出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白晝時間越短,接受的太陽熱量越少,因此溫度就越低,天氣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氣溫越高。

  [提問]  從冬季風形成的源地和風向考慮,分析冬季風對我國南北方氣溫有何影響?

  [教師歸納]  我國北方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冷氣流影響強烈,加劇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風源地遠,又受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南嶺高大地形的阻擋,使得冬季風的勢力越來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中國臺灣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風影響,所以氣溫高。

  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在多少度以上?黑龍江北部和南海諸島的氣溫各多少度?溫差有多少度?

  [教師歸納]  我國夏季絕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16℃以上。黑龍江省北端氣溫約為16℃,南海諸島的氣溫約為28℃,南北溫差只12℃。可見,我國夏季南北溫差不大,且普遍高溫。

  1.特點: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板書]

  2.成因  [板書]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格,思考我國夏季為什么全國普遍高溫?

  從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陽高度越小,但白晝越來越長,太陽光照時間長,所以我國南北方接受太陽的熱量雖有區別,但差異不大。所以全國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提問]  青藏高原緯度不高,但為什么夏季時,氣溫也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隨著高度增加,溫度逐漸下降,所以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低,但溫度仍然偏低。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提問]  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

  上節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區氣溫的差異十分明顯。氣溫的不同又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種類及其生長。這節我們來學習有關氣溫的分布及其與農作物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溫度帶  [板書]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板書]

  由于農作物需要一定的氣溫,只有當日均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一年中日平均氣溫連續在10℃以上的日期,作為農作物的生長期。而把在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

  [示范練習]  教師以某地氣象資料為例,做統計該地生長期和積溫的操作示范。積溫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生長期內的溫度的高低和熱量的多少,對于指導各地農業生產活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劃分了若干個溫度帶。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10℃的年積溫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溫度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我國劃分哪幾個溫度帶?

  劃分了熱帶、亞熱帶、暖濕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以及青藏高原區六個部分。[請同學用不同顏色的筆將課本33頁圖中各帶涂上顏色]

  (2)對照“政區圖”說出各溫度帶的分布范圍?

  (3)比較各種溫度帶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種類?(中溫帶的甜菜、春小麥,暖溫帶的棉花、冬小麥,亞熱帶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用下表總結歸納我國各溫度帶的特點。

  我國各溫度帶(區)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復習鞏固

  在一月平均氣溫圖中找出0℃等溫線,說明其穿過的地區,并回答:它是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冬季0℃等溫線所穿過的地區;理解氣溫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掌握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及分布。

  2.通過學習氣溫分布特點,培養學生使用等溫線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氣溫分布特點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講解,使學生更加體會我國疆域的遼闊,氣候資源的優越,從而為祖國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1.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成因。2.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本節難點:生長期和積溫等概念的理解及溫度帶的具體分布。

  教學方法 講解法與練習法相結合。

  教具 一、七月等溫線圖,溫度帶的劃分圖,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投影片)。

  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講到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第二課時講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

  教學提綱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二、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特點

  2.原因

  三、溫度帶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

  3.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都有親身的感受,每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天氣變得十分寒冷,夏季到來時,天氣又變得十分溫暖。大家知道,我國國土遼闊,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有沒有差別呢?如果有的話,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學習新教材

  [閱讀思考] 結合課本第43頁插圖,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說明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有什么不同?

  第二節 [板書]

  一、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板書]

  [教師歸納] 同是除夕之夜,北國的哈爾濱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國的廣州卻鮮花斗艷,溫暖如春。這一自然現象充分說明,同是冬季,我國南方和北方氣溫相差懸殊。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北端氣溫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最南端氣溫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是多少度?

  [教師歸納]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穿過的位置。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黑龍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氣溫大約是零下32℃左右。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諸島氣溫大約是16℃。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8℃。

  [提問]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有何特點?

  1.特點: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 [板書]

  2.成因 [板書]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投影片。

  從圖表可以看出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白晝時間越短,接受的太陽熱量越少,因此溫度就越低,天氣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氣溫越高。

  [提問] 從冬季風形成的源地和風向考慮,分析冬季風對我國南北方氣溫有何影響?

  [教師歸納] 我國北方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冷氣流影響強烈,加劇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風源地遠,又受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南嶺高大地形的阻擋,使得冬季風的勢力越來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中國臺灣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風影響,所以氣溫高。

  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在多少度以上?黑龍江北部和南海諸島的氣溫各多少度?溫差有多少度?

  [教師歸納] 我國夏季絕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16℃以上。黑龍江省北端氣溫約為16℃,南海諸島的氣溫約為28℃,南北溫差只12℃。可見,我國夏季南北溫差不大,且普遍高溫。

  1.特點: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板書]

  2.成因 [板書]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格,思考我國夏季為什么全國普遍高溫?

  從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陽高度越小,但白晝越來越長,太陽光照時間長,所以我國南北方接受太陽的熱量雖有區別,但差異不大。所以全國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提問] 青藏高原緯度不高,但為什么夏季時,氣溫也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隨著高度增加,溫度逐漸下降,所以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低,但溫度仍然偏低。

  [第二課時]

  導入  新課

  [提問] 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

  上節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區氣溫的差異十分明顯。氣溫的不同又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種類及其生長。這節我們來學習有關氣溫的分布及其與農作物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溫度帶 [板書]

  1.生長期和積溫的概念 [板書]

  由于農作物需要一定的氣溫,只有當日均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一年中日平均氣溫連續在10℃以上的日期,作為農作物的生長期。而把在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

  [示范練習] 教師以某地氣象資料為例,做統計該地生長期和積溫的操作示范。積溫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生長期內的溫度的高低和熱量的多少,對于指導各地農業生產活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劃分了若干個溫度帶。

  2.劃分溫度帶的依據:≥10℃的年積溫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溫度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我國劃分哪幾個溫度帶?

  劃分了熱帶、亞熱帶、暖濕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以及青藏高原區六個部分。[請同學用不同顏色的筆將課本33頁圖中各帶涂上顏色]

  (2)對照“政區圖”說出各溫度帶的分布范圍?

  (3)比較各種溫度帶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種類?(中溫帶的甜菜、春小麥,暖溫帶的棉花、冬小麥,亞熱帶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用下表總結歸納我國各溫度帶的特點。

  我國各溫度帶(區)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復習鞏固

  在一月平均氣溫圖中找出0℃等溫線,說明其穿過的地區,并回答:它是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3.使學生正確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從而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利用不同的熱量資源,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4.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農作物品種多樣世界罕見的國情,增強愛國情感。

  5.通過分析、討論所給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從春節我國南北兩地的不同景觀入手,引出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這一話題。通過安排學生閱讀等溫線分布圖,使其了解我國氣溫在季節變化和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緊接著,教材又通過表格、圖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題,讓學生結合緯度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形等方面的知識來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材又介紹了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一部分現作為選學內容),以及溫度帶對我國各地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密切的關系,溫度帶是連接我國氣溫基礎知識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基礎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

  2、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分布。

  3、繪制、閱讀和分析有關地理圖表。

  難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的原因。

  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本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我國南北氣溫的地域性差異是由于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這種差異會造成各地區在民俗、建筑、飲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通過各種實例使學生對氣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從學科能力上來講,本節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等溫線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等高線圖,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形成讀等值線圖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P40的閱讀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一段,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為它的緯度在我國最高。但為什么最熱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魯番?"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使其認識到地理要素之間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用地理的頭腦分析現實問題的意識。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對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關于“冬季溫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教法建議

  關于冬季我國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這一問題合起來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學生理解。首先引導學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漸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說明了什么?”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著這種思路考慮夏季的情況。通過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較清楚了。

  太陽高度角

 。ㄝ椛鋸姸龋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短

  南

  大

  長

  表一(冬季)

  太陽高度角

 。ㄝ椛鋸姸龋

  晝長

 。ㄝ椛鋾r間)

  北

  小

  長

  南

  大

  短

  表二(夏季)

  除了緯度這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加劇了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因“高”,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因“遠”而少受冬季風的影響。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的教法建議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對等值線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安排他們讀圖,看他們能讀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當學生遇到障礙的時候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還要讓學生反思總結一下讀等值線圖應該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問題,最終目的是使他們掌握讀等值線圖的方法。

  分析時可以按照以下層次:什么是等溫線?怎樣讀某一點的氣溫值?0oC等溫線大體在什么位置?我國最北、最南端氣溫大體是多少?溫差多大?最后總結冬季氣溫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第 1 2 頁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3.使學生正確認識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氣候與人類生活密切,從而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利用不同的熱量資源,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4.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農作物品種多樣世界罕見的國情,增強愛國情感。

  5.通過分析、討論所給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從春節我國南北兩地的不同景觀入手,引出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這一話題。通過安排學生閱讀等溫線分布圖,使其了解我國氣溫在季節變化和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緊接著,教材又通過表格、圖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題,讓學生結合緯度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形等方面的知識來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材又介紹了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這一部分現作為選學內容),以及溫度帶對我國各地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密切的關系,溫度帶是連接我國氣溫基礎知識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基礎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

  2、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分布。

  3、繪制、閱讀和分析有關地理圖表。

  難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的原因。

  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本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我國南北氣溫的地域性差異是由于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這種差異會造成各地區在民俗、建筑、飲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通過各種實例使學生對氣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從學科能力上來講,本節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等溫線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等高線圖,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形成讀等值線圖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P40的閱讀材料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一段,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為它的緯度在我國最高。但為什么最熱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魯番?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使其認識到地理要素之間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用地理的頭腦分析現實問題的意識。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對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關于“冬季溫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教法建議

  關于冬季我國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這一問題合起來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學生理解。首先引導學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漸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說明了什么?”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著這種思路考慮夏季的情況。通過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較清楚了。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輻射時間)

  北

  小

  短

  南

  大

  長

  表一(冬季)

  太陽高度角

  (輻射強度)

  晝長

  (輻射時間)

  北

  小

  長

  南

  大

  短

  表二(夏季)

  除了緯度這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加劇了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因“高”,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因“遠”而少受冬季風的影響。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的教法建議

  關于等溫線的判讀: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對等值線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即安排他們讀圖,看他們能讀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當學生遇到障礙的時候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還要讓學生反思總結一下讀等值線圖應該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問題,最終目的是使他們掌握讀等值線圖的方法。

  分析時可以按照以下層次:什么是等溫線?怎樣讀某一點的氣溫值?0oC等溫線大體在什么位置?我國最北、最南端氣溫大體是多少?溫差多大?最后總結冬季氣溫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播放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關于各地歡度節日的報道,結合書上的課文。

  同是春節,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氣溫和景觀為什么相差這么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轉折過渡〕  要了解全國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需要看我國的1月、7月平均氣溫圖――等溫線分布圖。

  〔指導讀圖〕首先看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要求觀察:

 。1)黑龍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我國南北1月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4)找出0°C等溫線,并在圖上用彩筆描繪出來;觀察0°C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

  (5)比較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一看等溫線疏密程度如何?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冬季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黑龍江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氣溫在16°C以上,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俣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

 、谶@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么?

 、圻@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么?

  ④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里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

 。3)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中國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嶺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于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梢詤⒄照n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于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蔥蔥,北方一片凄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那里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么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于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獲。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系。比如位于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并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磥矸e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系。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復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

  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

  喜溫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么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系。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并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9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3.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技能,以及運用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1.我國一月平均氣溫掛圖

  2.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掛圖

  3.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繪制以下表格

  (1)我國各溫度帶≥10℃的積溫表

  (2)我國溫度帶分布地區的填充表

  (3)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品種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可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ㄐ抡n引入)

  復習已學知識,引入新課。具體步驟如下:

  [提問]  我們在初一學過“世界的氣候和自然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復習]  教師提示,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答案。

  [承轉]  那么,我國氣溫分布有哪些特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同學們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ㄟ@節課也可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入。教師講述:第四章的標題為“中國的天氣和氣候”,上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天氣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我國的氣候。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國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板書]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展示圖片]  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和廣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讓學生看課本封頁彩照16和17)。

  [提問]  這兩張照片都是春節前后拍攝的。從照片上看,冬季我國南北兩地的氣溫有什么差異?

  [講述]  哈爾濱的冰燈中外聞名。當地人利用冬季封凍的松花江天然冰塊,精心雕刻成各種奇異壯觀的冰雕藝術品,在各色燈光的映照下,色彩繽紛。冰燈游園會一般從元旦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節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著嚴寒前來觀賞。而南國的廣州,素有“花城”的美稱。但花色最多、品種最齊、賞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從春節前三天開始,一直到除夕之夜。雖然這時正是我國最冷的季節,但在這里卻是百花盛開,春意濃濃?梢姡疚覈媳睔鉁叵嗖钍謶沂。

  [板書]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展示掛圖]  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5)。

  [讀圖回答]  1.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約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20℃左右)

  3.計算一下,我國南北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相差約50℃)

  4.自北向南,我國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愈往南,氣溫愈高)

  5.在圖上找出0℃等溫線,在課本圖4•5上用色筆描出,看看它大體與哪條河流和山脈的分布一致。(教師向學生說明,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要求學生記。

  [歸納]  從一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冬季氣溫自北向南增高;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沿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那么,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如此懸殊呢?

  [讀表]  閱讀課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討論以下問題: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的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緯度位置是形成我國南北溫差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冬季,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愈高,正午太陽高度愈低,白晝愈短,得到的太陽光熱也就愈少,因而氣溫愈低;反之,緯度愈低,氣溫則愈高。我國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員遼闊,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因此氣溫相差很大。

  我國南北溫差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冬季風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4•6。

  [提問]  1.從冬季風的源地、風向考慮,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2.從圖上看,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中國臺灣島、海南島等地難以受冬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這是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每年冬季,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冷空氣頻頻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而我國南方由于距冬季風源地遙遠,加之中間有重重山嶺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風的影響弱,降溫程度遠比北方小。由此可見,冬季風的影響使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更加懸殊。

  [承轉]  上面講述的是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情況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們再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展示掛圖]  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

  [讀圖]  1.七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學生回答:我國大部分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2.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黑龍江省北部約為16℃,海南省南部約為28℃,我國南北七月平均氣溫相差僅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哪里?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青藏高原。因為這里海拔特別高,所以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歸納]  從七月平均氣溫圖上我們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興安嶺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氣溫均在20℃以上,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讀表講述]  為什么夏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夏季,太陽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國大多數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大。北方的太陽高度雖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l、2。

  [板書]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提問]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熱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請同學們想一想:劃分地球五帶的依據是什么?我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教師指示,學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帶是根據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來劃分的,我國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講述]  那么,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一個地方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呢?人們一般用農作物生長期內積溫的多少來反映?

  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或活動積溫,寫作≥10℃積溫。

  [板書]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10℃積溫表。讓學生說出我國共有哪幾個溫度帶,從家溫帶到熱帶≥10℃積溫的變化情況。

  [掛圖]  掛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指圖講述]  根據≥10℃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形成了一個天高地寒的高原氣候區。

  [板書]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讀圖回答]  閱讀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或課文圖4•8,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寒溫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中溫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指圖,學生回答。)

  2.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分別分布在什么地區?這兩個溫度帶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的哪條等溫線一致?(教師指圖,學生回答。教師再補充、糾正。)

  3.學校所在地屬哪個溫度帶?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填表歸納]  在以上讀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我國各溫度帶分布的填充表(見下表),指導學生填出各溫度帶的分布地區。

  [講述]  不同的溫度帶,積溫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溫度和熱量條件,從而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樣。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表,或閱讀課文中的“我國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

  [提問]  請同學們說出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練習]  完成課文“做一做”練習:

  1.讀哈爾濱和廣州各月氣溫曲線圖(圖4•9),算一算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七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讀圖回答: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約34℃,溫差懸殊;七月份兩地相差約5°~6℃,溫差不大。)

  2.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圖4•5),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教師提示,學生回答。從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這兩個地區雖然緯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閉,受冬季風的影響要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平原高。)

  3.當地屬什么溫度帶?冬、夏季氣溫如何?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作物一年可以幾熟?(學生議論,教師提示、說明。)

 。ú贾米鳂I)

  1.選做復習題3。

  2.在填充圖冊上完成有關的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3.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技能,以及運用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1.我國一月平均氣溫掛圖

  2.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掛圖

  3.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繪制以下表格

  (1)我國各溫度帶≥10℃的積溫表

  (2)我國溫度帶分布地區的填充表

  (3)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品種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可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

 。ㄐ抡n引入)

  復習已學知識,引入新課。具體步驟如下:

  [提問] 我們在初一學過“世界的氣候和自然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復習] 教師提示,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答案。

  [承轉] 那么,我國氣溫分布有哪些特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同學們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ㄟ@節課也可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入。教師講述:第四章的標題為“中國的天氣和氣候”,上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天氣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我國的氣候。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國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板書]

  一、氣溫的分布

  [展示圖片] 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和廣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讓學生看課本封頁彩照16和17)。

  [提問] 這兩張照片都是春節前后拍攝的。從照片上看,冬季我國南北兩地的氣溫有什么差異?

  [講述] 哈爾濱的冰燈中外聞名。當地人利用冬季封凍的松花江天然冰塊,精心雕刻成各種奇異壯觀的冰雕藝術品,在各色燈光的映照下,色彩繽紛。冰燈游園會一般從元旦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節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著嚴寒前來觀賞。而南國的廣州,素有“花城”的美稱。但花色最多、品種最齊、賞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從春節前三天開始,一直到除夕之夜。雖然這時正是我國最冷的季節,但在這里卻是百花盛開,春意濃濃?梢姡疚覈媳睔鉁叵嗖钍謶沂。

  [板書]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展示掛圖] 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5)。

  [讀圖回答] 1.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約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20℃左右)

  3.計算一下,我國南北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相差約50℃)

  4.自北向南,我國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愈往南,氣溫愈高)

  5.在圖上找出0℃等溫線,在課本圖4·5上用色筆描出,看看它大體與哪條河流和山脈的分布一致。(教師向學生說明,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要求學生記。

  [歸納] 從一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冬季氣溫自北向南增高;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沿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那么,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如此懸殊呢?

  [讀表] 閱讀課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討論以下問題: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的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緯度位置是形成我國南北溫差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冬季,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愈高,正午太陽高度愈低,白晝愈短,得到的太陽光熱也就愈少,因而氣溫愈低;反之,緯度愈低,氣溫則愈高。我國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員遼闊,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因此氣溫相差很大。

  我國南北溫差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冬季風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4·6。

  [提問] 1.從冬季風的源地、風向考慮,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2.從圖上看,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中國臺灣島、海南島等地難以受冬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這是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每年冬季,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冷空氣頻頻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而我國南方由于距冬季風源地遙遠,加之中間有重重山嶺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風的影響弱,降溫程度遠比北方小。由此可見,冬季風的影響使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更加懸殊。

  [承轉] 上面講述的是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情況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們再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展示掛圖] 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

  [讀圖] 1.七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學生回答:我國大部分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2.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黑龍江省北部約為16℃,海南省南部約為28℃,我國南北七月平均氣溫相差僅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哪里?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青藏高原。因為這里海拔特別高,所以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歸納] 從七月平均氣溫圖上我們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興安嶺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氣溫均在20℃以上,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讀表講述] 為什么夏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夏季,太陽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國大多數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大。北方的太陽高度雖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l、2。

  [板書]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提問]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熱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請同學們想一想:劃分地球五帶的依據是什么?我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教師指示,學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帶是根據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來劃分的,我國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講述] 那么,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一個地方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呢?人們一般用農作物生長期內積溫的多少來反映?

  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或活動積溫,寫作≥10℃積溫。

  [板書]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10℃積溫表。讓學生說出我國共有哪幾個溫度帶,從家溫帶到熱帶≥10℃積溫的變化情況。

  [掛圖] 掛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指圖講述] 根據≥10℃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形成了一個天高地寒的高原氣候區。

  [板書]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讀圖回答] 閱讀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或課文圖4·8,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寒溫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中溫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指圖,學生回答。)

  2.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分別分布在什么地區?這兩個溫度帶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的哪條等溫線一致?(教師指圖,學生回答。教師再補充、糾正。)

  3.學校所在地屬哪個溫度帶?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填表歸納] 在以上讀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我國各溫度帶分布的填充表(見下表),指導學生填出各溫度帶的分布地區。

  [講述] 不同的溫度帶,積溫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溫度和熱量條件,從而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樣。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表,或閱讀課文中的“我國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

  [提問] 請同學們說出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練習] 完成課文“做一做”練習:

  1.讀哈爾濱和廣州各月氣溫曲線圖(圖4·9),算一算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七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讀圖回答: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約34℃,溫差懸殊;七月份兩地相差約5°~6℃,溫差不大。)

  2.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圖4·5),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教師提示,學生回答。從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這兩個地區雖然緯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閉,受冬季風的影響要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平原高。)

  3.當地屬什么溫度帶?冬、夏季氣溫如何?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作物一年可以幾熟?(學生議論,教師提示、說明。)

 。ú贾米鳂I )

  1.選做復習題3。

  2.在填充圖冊上完成有關的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3.溫度帶的分布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3.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技能,以及運用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1.我國一月平均氣溫掛圖

  2.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掛圖

  3.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繪制以下表格

  (1)我國各溫度帶≥10℃的積溫表

  (2)我國溫度帶分布地區的填充表

  (3)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品種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可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ㄐ抡n引入)

  復習已學知識,引入新課。具體步驟如下:

  [提問]  我們在初一學過“世界的氣候和自然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復習]  教師提示,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答案。

  [承轉]  那么,我國氣溫分布有哪些特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同學們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這節課也可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入。教師講述:第四章的標題為“中國的天氣和氣候”,上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天氣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我國的氣候。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國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板書]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展示圖片]  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和廣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讓學生看課本封頁彩照16和17)。

  [提問]  這兩張照片都是春節前后拍攝的。從照片上看,冬季我國南北兩地的氣溫有什么差異?

  [講述]  哈爾濱的冰燈中外聞名。當地人利用冬季封凍的松花江天然冰塊,精心雕刻成各種奇異壯觀的冰雕藝術品,在各色燈光的映照下,色彩繽紛。冰燈游園會一般從元旦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節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著嚴寒前來觀賞。而南國的廣州,素有“花城”的美稱。但花色最多、品種最齊、賞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從春節前三天開始,一直到除夕之夜。雖然這時正是我國最冷的季節,但在這里卻是百花盛開,春意濃濃?梢姡疚覈媳睔鉁叵嗖钍謶沂狻

  [板書]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展示掛圖]  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5)。

  [讀圖回答]  1.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約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20℃左右)

  3.計算一下,我國南北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相差約50℃)

  4.自北向南,我國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愈往南,氣溫愈高)

  5.在圖上找出0℃等溫線,在課本圖4·5上用色筆描出,看看它大體與哪條河流和山脈的分布一致。(教師向學生說明,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要求學生記。

  [歸納]  從一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冬季氣溫自北向南增高;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沿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那么,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如此懸殊呢?

  [讀表]  閱讀課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討論以下問題: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的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緯度位置是形成我國南北溫差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冬季,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愈高,正午太陽高度愈低,白晝愈短,得到的太陽光熱也就愈少,因而氣溫愈低;反之,緯度愈低,氣溫則愈高。我國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員遼闊,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因此氣溫相差很大。

  我國南北溫差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冬季風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4·6。

  [提問]  1.從冬季風的源地、風向考慮,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2.從圖上看,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中國臺灣島、海南島等地難以受冬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這是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每年冬季,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冷空氣頻頻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而我國南方由于距冬季風源地遙遠,加之中間有重重山嶺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風的影響弱,降溫程度遠比北方小。由此可見,冬季風的影響使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更加懸殊。

  [承轉]  上面講述的是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情況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們再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展示掛圖]  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

  [讀圖]  1.七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學生回答:我國大部分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2.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黑龍江省北部約為16℃,海南省南部約為28℃,我國南北七月平均氣溫相差僅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哪里?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青藏高原。因為這里海拔特別高,所以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歸納]  從七月平均氣溫圖上我們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興安嶺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氣溫均在20℃以上,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讀表講述]  為什么夏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夏季,太陽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國大多數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大。北方的太陽高度雖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l、2。

  [板書]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提問]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熱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請同學們想一想:劃分地球五帶的依據是什么?我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教師指示,學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帶是根據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來劃分的,我國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講述]  那么,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一個地方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呢?人們一般用農作物生長期內積溫的多少來反映?

  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或活動積溫,寫作≥10℃積溫。

  [板書]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10℃積溫表。讓學生說出我國共有哪幾個溫度帶,從家溫帶到熱帶≥10℃積溫的變化情況。

  [掛圖]  掛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指圖講述]  根據≥10℃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形成了一個天高地寒的高原氣候區。

  [板書]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讀圖回答]  閱讀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或課文圖4·8,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寒溫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中溫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指圖,學生回答。)

  2.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分別分布在什么地區?這兩個溫度帶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的哪條等溫線一致?(教師指圖,學生回答。教師再補充、糾正。)

  3.學校所在地屬哪個溫度帶?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填表歸納]  在以上讀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我國各溫度帶分布的填充表(見下表),指導學生填出各溫度帶的分布地區。

  [講述]  不同的溫度帶,積溫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溫度和熱量條件,從而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樣。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表,或閱讀課文中的“我國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

  [提問]  請同學們說出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練習]  完成課文“做一做”練習:

  1.讀哈爾濱和廣州各月氣溫曲線圖(圖4·9),算一算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七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讀圖回答: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約34℃,溫差懸殊;七月份兩地相差約5°~6℃,溫差不大。)

  2.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圖4·5),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教師提示,學生回答。從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這兩個地區雖然緯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閉,受冬季風的影響要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平原高。)

  3.當地屬什么溫度帶?冬、夏季氣溫如何?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作物一年可以幾熟?(學生議論,教師提示、說明。)

 。ú贾米鳂I)

  1.選做復習題3。

  2.在填充圖冊上完成有關的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3.溫度帶的分布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篇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3.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技能,以及運用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1.我國一月平均氣溫掛圖

  2.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掛圖

  3.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繪制以下表格

  (1)我國各溫度帶≥10℃的積溫表

  (2)我國溫度帶分布地區的填充表

  (3)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品種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可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

 。ㄐ抡n引入)

  復習已學知識,引入新課。具體步驟如下:

  [提問] 我們在初一學過“世界的氣候和自然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復習] 教師提示,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答案。

  [承轉] 那么,我國氣溫分布有哪些特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同學們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ㄟ@節課也可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入。教師講述:第四章的標題為“中國的天氣和氣候”,上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天氣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我國的氣候。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國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板書]

  一、氣溫的分布

  [展示圖片] 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和廣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讓學生看課本封頁彩照16和17)。

  [提問] 這兩張照片都是春節前后拍攝的。從照片上看,冬季我國南北兩地的氣溫有什么差異?

  [講述] 哈爾濱的冰燈中外聞名。當地人利用冬季封凍的松花江天然冰塊,精心雕刻成各種奇異壯觀的冰雕藝術品,在各色燈光的映照下,色彩繽紛。冰燈游園會一般從元旦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節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著嚴寒前來觀賞。而南國的廣州,素有“花城”的美稱。但花色最多、品種最齊、賞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從春節前三天開始,一直到除夕之夜。雖然這時正是我國最冷的季節,但在這里卻是百花盛開,春意濃濃?梢,冬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十分懸殊。

  [板書]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展示掛圖] 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5)。

  [讀圖回答] 1.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約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20℃左右)

  3.計算一下,我國南北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相差約50℃)

  4.自北向南,我國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愈往南,氣溫愈高)

  5.在圖上找出0℃等溫線,在課本圖4·5上用色筆描出,看看它大體與哪條河流和山脈的分布一致。(教師向學生說明,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要求學生記。

  [歸納] 從一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冬季氣溫自北向南增高;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沿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那么,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如此懸殊呢?

  [讀表] 閱讀課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討論以下問題: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的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為什么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也比南方短?(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緯度位置是形成我國南北溫差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冬季,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愈高,正午太陽高度愈低,白晝愈短,得到的太陽光熱也就愈少,因而氣溫愈低;反之,緯度愈低,氣溫則愈高。我國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員遼闊,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因此氣溫相差很大。

  我國南北溫差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冬季風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4·6。

  [提問] 1.從冬季風的源地、風向考慮,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2.從圖上看,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中國臺灣島、海南島等地難以受冬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這是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

  [講述] 每年冬季,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冷空氣頻頻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而我國南方由于距冬季風源地遙遠,加之中間有重重山嶺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風的影響弱,降溫程度遠比北方小。由此可見,冬季風的影響使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更加懸殊。

  [承轉] 上面講述的是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情況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們再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情況是怎樣的。

  [展示掛圖] 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

  [讀圖] 1.七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學生回答:我國大部分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2.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黑龍江省北部約為16℃,海南省南部約為28℃,我國南北七月平均氣溫相差僅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哪里?為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青藏高原。因為這里海拔特別高,所以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歸納] 從七月平均氣溫圖上我們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興安嶺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氣溫均在20℃以上,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讀表講述] 為什么夏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夏季,太陽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國大多數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大。北方的太陽高度雖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l、2。

  [板書]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提問]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熱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請同學們想一想:劃分地球五帶的依據是什么?我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教師指示,學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帶是根據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來劃分的,我國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講述] 那么,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一個地方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呢?人們一般用農作物生長期內積溫的多少來反映?

  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農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才能活躍生長,因此我們把日均溫達到10℃以上的持續時期視為作物的生長期。把作物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或活動積溫,寫作≥10℃積溫。

  [板書]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10℃積溫表。讓學生說出我國共有哪幾個溫度帶,從家溫帶到熱帶≥10℃積溫的變化情況。

  [掛圖] 掛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指圖講述] 根據≥10℃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北向南可以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形成了一個天高地寒的高原氣候區。

  [板書]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讀圖回答] 閱讀我國溫度帶分布掛圖或課文圖4·8,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寒溫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中溫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指圖,學生回答。)

  2.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分別分布在什么地區?這兩個溫度帶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的哪條等溫線一致?(教師指圖,學生回答。教師再補充、糾正。)

  3.學校所在地屬哪個溫度帶?

  [板書] 3.溫度帶的分布

  [填表歸納] 在以上讀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我國各溫度帶分布的填充表(見下表),指導學生填出各溫度帶的分布地區。

  [講述] 不同的溫度帶,積溫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溫度和熱量條件,從而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樣。

  [展示表格] 用小黑板掛出我國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表,或閱讀課文中的“我國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

  [提問] 請同學們說出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和主要農作物品種有什么不同。(學生讀表回答)

  [練習] 完成課文“做一做”練習:

  1.讀哈爾濱和廣州各月氣溫曲線圖(圖4·9),算一算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七月份兩地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讀圖回答:一月份兩地氣溫相差約34℃,溫差懸殊;七月份兩地相差約5°~6℃,溫差不大。)

  2.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圖4·5),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教師提示,學生回答。從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這兩個地區雖然緯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閉,受冬季風的影響要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平原高。)

  3.當地屬什么溫度帶?冬、夏季氣溫如何?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品種?作物一年可以幾熟?(學生議論,教師提示、說明。)

 。ú贾米鳂I )

  1.選做復習題3。

  2.在填充圖冊上完成有關的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一、氣溫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二、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布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10℃積溫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氣候區

  3.溫度帶的分布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描述1月0oC等溫線的分布,知道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有關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讀圖和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溫度帶的劃分標準。...

  • 第一冊溫度(通用3篇)

    課題§ 4.1 溫 度執教郭敏教學目標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知道攝氏溫度的定標規定,知道攝氏溫度的表示和讀法。3. 了解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原理及識別方法。4. 知道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正確使用、讀數。...

  •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通用3篇)

    【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2.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3.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技能,以及運用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窘虒W重點】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 《溫度》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七冊第87頁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第一課時二、教學目標:1、了解溫度的表示方法,感受零下溫度的意義;知道溫度分為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和0℃。2、會比較兩個溫度的高低,并用數學符號表示比較結果。...

  • 溫度的測量(通用6篇)

    第二節 溫度的測量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溫度的物理意義 2.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預習溫度的測量;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溫度計;準備一支體溫計,并觀察它的結構: 2.教學器材:實驗室用液體溫度計(25支)...

  • 《母愛的溫度》閱讀答案

    每次考試的時候,閱讀理解題目都是占有很大的分數比例的,要是平時不好好練習的話,很有能丟掉這些寶貴的分數,下面小編為了大家能夠考到好成績,特地整理了《母愛的溫度》閱讀答案,希望同學們好好練習!《母愛的溫度》(1)我10歲時,她偷...

  • 教育隨筆:把握教育的溫度

    曼卿老師《教師倫理及其實踐體現》專題,對于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育行為,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曼卿老師用一個個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教育相關理論,她對幼教理念的準確把握,對幼兒教師自我心理調節的一些見解...

  • 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霉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生活。環境中影響霉菌生活的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溫度、氧氣、食物種類等;生長在同一塊食物上的霉菌之間的相互影響則屬于生物因素。...

  • 《溫度》說課設計

    一. 說教材(一)教學內容《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中的第一課。它是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分數以及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每天氣溫的變化是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

  • 測量水的溫度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 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

  • 溫度的測量

    第二節 溫度的測量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溫度的物理意義 2.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預習溫度的測量;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溫度計;準備一支體溫計,并觀察它的結構: 2.教學器材:實驗室用液體溫度計(25支)...

  • 教育筆記:做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老師說的那句話:孩子最需要的是心靈的溫度和能量。作為一名母親,和一名幼兒園老師的我有深深的體會。...

  • ,溫度

    新和中學八年級物理教案課題 4.1 溫 度執教郭敏教學目標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知道攝氏溫度的定標規定,知道攝氏溫度的表示和讀法。3. 了解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原理及識別方法。...

  • 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

    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物質三種狀態的不同特征,會使用酒精燈。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 溫度的測量

    一、教學目標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測量原理3、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攝氏溫度的規定和溫度計的制作2、正確使用溫度計三、教學方法:探究、學生邊活動邊討論四、...

  • 高二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特黄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蜜芽 | 国产三级午夜理伦三级最新章节 | 久久激情影院 | 一级黄色裸体片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www | 相泽南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 视频在线观看h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啪啪爽 | 国产视频观看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在线 |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成熟乱 | 日韩强奷漂亮少妇高潮麻豆片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操色天使|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 国产欧美日韩网站 | 日本色妞 | 最爱高潮全过程免费的视频 | 美女中文字幕视频 | 色爱综合 | 欧美日本免费无码永久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观看中文版免费 | 刘亦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午夜寂寞影院在线观看 |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 97成网| 俄罗斯大bbbwww视频 | 久久久久久成人综合网 | 亚洲av片不卡无码av | www.国产福利 | 欧美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 中国特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