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的測量
一、教學目標1、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測量原理
3、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攝氏溫度的規定和溫度計的制作
2、 正確使用溫度計
三、教學方法:探究、學生邊活動邊討論
四、教具:燒杯、溫度計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 學生
導入 演示實驗:學生上臺來體驗并進行描述,引出溫度含義。 學生描述測體溫 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過渡到新課。
提問: 溫度是表示什么的量?(得出溫度定義)
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大可靠。在同一室溫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感覺有點涼;去摸毛衣和棉被,會感覺暖和。所以不能憑人的感覺去判斷溫度,那如何才能準確的測量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觀看同學做實驗。
儀器:溫度計 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實踐中體驗。
溫度計的構造和特點 讓學生結合溫度計和課本上圖1—34說出溫度計的構造,教師強調觀察的順序(由內到外,由上到下?)
溫度計上刻度的單位?
溫度的常用單位:攝氏度℃
正確的讀法?25℃、—20℃
0℃、100℃、—50℃,學會比較—20℃和—50℃、—50℃和25℃、25℃和50℃的大小。
溫度的國際單位:開爾文符號k
溫度計:水銀、酒精溫度計等但每一溫度計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生觀察,回答:內有很細的玻璃管、玻璃泡(它們內的液體相連),外面有刻度。 ℃ 學生練習溫度的讀法
錯誤的讀法:攝氏25度、負25度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溫度計的原理 讓學生用手捏住溫度計使它升溫,放手使之降溫,引導同學們思考溫度計的原理。
溫度計中水銀柱升長跟溫度的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
老師評點和鼓勵。 學生探討溫度計的原理,提出猜想: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 自主發現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溫度計的 刻度由來 設計方案:如何自己制備溫度計。(讓學生完成)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那50℃如何刻度呢?1℃如何刻度呢?引導學生找到刻度的方法。 學生思考,討論,匯報,形成正確的觀點。
在0℃與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50℃在0℃和100℃的中間。
溫度計的使用 閱讀課文,了解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師和學生邊做實驗邊講解。
1、 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測火焰的溫度?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北極測?說明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2、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3、 讀數時不能拿出溫度計
4、 視線要于溫度計內液面相平(時間問題) 閱讀課文邊觀看,邊操作,測水的溫度。 使學生通過體驗,認識到學習知識的好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液體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十分有限,介紹其他溫度計 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星的遙感能測出海水0.1℃的變化,光譜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溫度。
總結
作業 回家測量沸水的溫度 課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