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的測量(通用6篇)
溫度的測量 篇1
第二節 溫度的測量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溫度的物理意義 2.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預習溫度的測量;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溫度計;準備一支體溫計,并觀察它的結構: 2.教學器材:實驗室用液體溫度計(25支)、演示溫度計1個、燒杯三個、冷水、熱水、溫水、多媒體展臺、幻燈片文件. 教學設計圖示:
溫度的物理意義
什么是溫度學生體驗小實驗學生舉例學生感溫小實驗
溫度的測量
溫度計的種類
溫度的單位
體溫計
實驗室溫度計
構造和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課題溫度的測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溫度的物理意義;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知道常用溫度計的制成原理以及溫度計的構造和刻度方法知道攝氏溫度和熱力學溫度,了解它們間的關系;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2.通過測量溫度,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3.通過對物體溫度的估測,提高估測溫度的能力;4.通過對體溫計的觀察,了解體溫計在結構和使用上方法與一般液體溫度計的差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環境溫度的了解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2.在使用溫度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護儀器,實事求是的品格.教學重點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教學難點攝氏溫度的規定及其應用——溫度計的刻度方法儀器材料實驗室用液體溫度計(25支)、演示溫度計1個、(學生自帶)體溫計、燒杯三個、冷水、熱水、溫水、多媒體幻燈片文件或圖片教學方法啟發提問、組織交流討論、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探究活動(課外)課時安排1節板書設計 第二節 溫度的測量 一、溫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二、溫度的測量: 溫度計的種類; 實驗室溫度計: (1)觀察構造; (2)工作原理: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3)單位: 攝氏溫度t ——攝氏度(℃), 熱力學溫度t——開爾文(k) 攝氏度的規定: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叫1攝氏度,記作1℃. (4)使用方法:估、選、放、讀、取. 體溫計 (1)構造:水銀泡上有一細小縮口; (2)使用方法:先甩后測 測溫實驗:(1)測燙、熱和溫水的溫度(分工完成或分組完成); (2)測自己的體溫.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讓學生從生活事例中體會總結出溫度的物理意義體現課標的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 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進行體驗式學習,幫助理解和加深記憶 此觀察體驗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此觀察閱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自學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類比學習法 此觀察、閱讀和討論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和相互交流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實驗習慣和能力以及愛護儀器,實事求是的品格培養自學能力 (一)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用一些詞匯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并通過對比分析開水和燒紅的鐵塊燙的程度不同,使 學生知道物理學中能準確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 (二)進行新課 1.溫度的物理意義 讓學生敘述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越熱的物體溫度越高,越冷的物體溫度越低.并引導學生從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溫度跟人類的密切關系. 引導學生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一些溫度值;介紹或讓學生列舉一些與溫度有關的環境問題. 2.溫度的測量 學生小實驗:憑感覺判斷溫度. 取冷、溫、熱三杯水,為保證實驗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溫差要合適.冷水與熱水溫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熱水越熱越好(以不燙手為宜),溫水的溫度應接近冷水.做實驗時,學生先 分別將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熱水中,然后分先后逐個把食指放入溫水中,并敘述自己的感覺. 使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僅靠感官的直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準確的.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借助測量工具——溫度計. 3.溫度計及其使用方法 (1)溫度計的種類 介紹實驗用溫度計、家庭常用的溫度計——寒暑表、醫用溫度計——體溫計等. 或用多媒體視頻材料或圖片展示各類溫度計. (2)溫度計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實驗臺上的溫度計的構造并敘述溫度計由內徑很細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組成,璃泡和細管內有紅色(或銀白色)的液體. 學生小實驗: 讓學生用手握住玻璃泡,觀察泡內液體受熱膨脹,玻璃管內液面高度上升,說明此時溫度值增加.把手松開,觀察到液面高度下降,說明此時泡內液體遇冷收縮,溫度值降低.引導學生得出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3)溫度計的單位和使用方法 ①攝氏溫度 讓學生觀察手中的溫度計,找到字母c,告訴學生字母c表示采用攝氏溫度,攝氏度的符號為,讓學生閱讀課本上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攝氏度,記作1℃. 用計算機幻燈片或展示圖片練習零上、零下等溫度值的讀寫和溫差的計算,強調攝氏度這幾個字不能分開讀.如37℃讀成攝氏37度是不對的. 讓學生自學熱力學溫度及其和攝氏溫度的關系.(也可放到最后一個環節或留為課后自學作業) 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學生觀察手中的溫度計,類比刻度尺的正確使用,引導學生得出使用溫度計不僅要認清它的單位,更要認清它的三要素: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通過觀察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和體溫計這三種液體溫度計,引導學生區分它們的測溫液體、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引導學生敘述出體溫計和普通溫度計構造及使用方法的不同. 關于體溫計的內容如果課時不夠可以設計為學生探究活動課外進行. 通過閱讀教材第7、8頁和討論教材第8頁練習1、2題,引導學生得出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的正確方法及步驟:(教師要適當引導和提示) 估:就是對所測液體的溫度進行估測,其要領是先看后摸,切不可將手冒失地插入被測液體中. 選:根據估測的溫度選用量程合適的溫度計.例如測開水的溫度選擇實驗用—20℃—104 的溫度計可以了,測室內溫度選擇寒暑計可. 放:將溫度計放人被測液體中時,要使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讀: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取:讀數并記錄數據后才能取出溫度計. 4.學生實驗 要求:練習估測溫度、正確使用實驗室溫度計測水溫以及用體溫計測自己的體溫;強調在使用溫度計的過程中要愛護儀器,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 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實驗報告并根據實驗報告單上的步驟完成實驗;(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情況決定讓學生自己設計或教師直接給出實驗報告單) 實驗結束后要小心地整理好實驗器材,匯報實驗結果并小結自己的感受; 實驗條件有困難的可以選用多媒體演示溫度構造、原理和用法的視頻材料 5.熱力學溫度 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科學窗,使學生了解到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以及它的單位、符號以及熱力學溫度和攝氏溫度的關系(字母). (三)小結 1.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它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人們要準確判斷溫度的高低,必須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要先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記住攝氏溫度的規定,學會按照“估、選、放、讀、取”的步驟測量溫度. 2.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時,應注意測量時不可長時間等待,只要溫度計示數基本穩定就可讀數,否則溫度將繼續下降. 3.體溫計的構造比較特殊,使用時要注意先甩后測. 用一些詞匯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 體會溫度是一個能準確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討論、舉例 實驗(演示或分組)、描述感覺 概括、總結 可以讓學生舉例 觀察、描述 實驗、觀察、描述 觀察、 理解、 記憶 練習 自學(課上或課下) 觀察、 回答教師的提問 或相互提問回答 閱讀、 討論、 歸納總結 按要求進行實驗 自學(課上或課下) 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培養概括總結能力 課后作業1.課本練習的第3題課外實踐; 2.配套練習冊練習,如:《伴你學物理》中的第一章第2節.教學反饋本節課學生活動較多,如: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通過實驗學習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使學生了解一般科學測量都要注意的問題和一般方法;讓學生估計水(或教室)的溫度然后再測量;探究體溫計的特殊結構和使用方法等,這些試驗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從中也學到了一些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因此學生普遍歡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但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許多. 備注略教學點評: 新的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有四項要求:1.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3.會測量溫度.4.有關注環境溫度的意識,嘗試對環境溫度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舊的教學大綱相比,新教材將舊新材中《溫度計》和《溫度計測液體溫度》合為一節,容量更大,課標的第4條要求是舊的大綱所沒有的.雖然本節容量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學生對本節內容原來就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所以將培養學生能力作為本節的重點,這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的教育理念.對于教科書中“體溫計”的部分,教材對此也做了介紹.因為它也是一種液體溫度計,所以將它處理為一個課后的探究題,設計為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的探究學習活動.教材的科學窗和閱讀材料給學生呈現了一些延伸與拓寬的知識,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材料進一步開發培養學生學科素質和能力的實踐空間.
溫度的測量 篇2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測量原理
3、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攝氏溫度的規定和溫度計的制作
2、 正確使用溫度計
三、教學方法:探究、學生邊活動邊討論
四、教具:燒杯、溫度計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 學生
導入 演示實驗:學生上臺來體驗并進行描述,引出溫度含義。 學生描述測體溫 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過渡到新課。
提問: 溫度是表示什么的量?(得出溫度定義)
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大可靠。在同一室溫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感覺有點涼;去摸毛衣和棉被,會感覺暖和。所以不能憑人的感覺去判斷溫度,那如何才能準確的測量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觀看同學做實驗。
儀器:溫度計 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實踐中體驗。
溫度計的構造和特點 讓學生結合溫度計和課本上圖1—34說出溫度計的構造,教師強調觀察的順序(由內到外,由上到下?)
溫度計上刻度的單位?
溫度的常用單位:攝氏度℃
正確的讀法?25℃、—20℃
0℃、100℃、—50℃,學會比較—20℃和—50℃、—50℃和25℃、25℃和50℃的大小。
溫度的國際單位:開爾文符號k
溫度計:水銀、酒精溫度計等但每一溫度計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生觀察,回答:內有很細的玻璃管、玻璃泡(它們內的液體相連),外面有刻度。 ℃ 學生練習溫度的讀法
錯誤的讀法:攝氏25度、負25度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溫度計的原理 讓學生用手捏住溫度計使它升溫,放手使之降溫,引導同學們思考溫度計的原理。
溫度計中水銀柱升長跟溫度的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
老師評點和鼓勵。 學生探討溫度計的原理,提出猜想: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 自主發現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溫度計的 刻度由來 設計方案:如何自己制備溫度計。(讓學生完成)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那50℃如何刻度呢?1℃如何刻度呢?引導學生找到刻度的方法。 學生思考,討論,匯報,形成正確的觀點。
在0℃與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50℃在0℃和100℃的中間。
溫度計的使用 閱讀課文,了解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師和學生邊做實驗邊講解。
1、 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測火焰的溫度?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北極測?說明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2、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3、 讀數時不能拿出溫度計
4、 視線要于溫度計內液面相平(時間問題) 閱讀課文邊觀看,邊操作,測水的溫度。 使學生通過體驗,認識到學習知識的好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液體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十分有限,介紹其他溫度計 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星的遙感能測出海水0.1℃的變化,光譜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溫度。
總結
作業 回家測量沸水的溫度 課后題
教學反思 學生對溫度的理解比較容易,因此重點應該放在溫度計的表度上,可以設計情節,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一支溫度計的表度和制作。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過程中體驗和學習溫度的有關知識。在溫度計的使用中可以采用錯誤的例子來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由于條件有限,如果將這節課帶到實驗室中進行教學,或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板書設計】:第四節 溫度的測量
一、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二、 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工具
1、 原理: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 單位;攝氏度
3、 種類: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體溫計
三、 正確使用溫度計
使用前:觀察量程
測量時: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讀數時:不能把溫度計拿出,視線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
記錄時:寫上單位
溫度的測量 篇3
第二章觀察和測量
第六節溫度的測量
教材分析
溫度測量在自然科學中是最基本的幾種測量之一。教材首先明確溫度的含義,然后要求學生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掌握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異同。特別是對溫度計的使用規則和體溫計的特點作了重點闡述。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采用學生探究性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水的冷熱程度,來明確溫度的含義。在動手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通過對體溫計和溫度計的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⒉采用對比、討論為主的啟發式教學。在實驗中發現問題,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答辯和對比,然后教師小結,得出結論。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⒈了解溫度的含義,掌握溫度計的讀法及使用方法。
⒉明確溫度計和體溫計的異同。
㈡技能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討論、總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寫方法和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⒉教學難點 :常用溫度計與體溫計的正確使用。
三、教具準備
溫度計一只、體溫計一只。每組學生準備:溫度計一只、體溫計一只、三只燒杯(內分別盛有開水、冷水、溫水)。
四、教學過程
教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冷、熱、燙等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讓學生把這些詞填入空格中:
⑴冰很( ) ⑵從火爐中拿出來的鐵球很( )
⑶今天天氣很( )
指出溫度的含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
學生舉例說明溫度跟人類的關系很密切。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學生探索實驗一:每組學生先把兩只手分別插入熱水和冷水中,過一會兒,把左手插入溫水中,體會左手的感覺,然后再把右手插入同一盆溫水中,體會右手的感覺。
學生探索實驗二:用水摸一下自己的額頭,然后摸一下同桌的額頭,體會冷熱感覺。在兩個探索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井水“冬暖夏涼”的原因。
小結:光憑感覺不能客觀反映物體溫度的高低,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家庭和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等。
㈡溫度計與攝氏溫度
⑴用途:測量物體的溫度。
⑵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溫度計,描述它的構造。
⑶構造:一根內徑很細而且均勻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個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適量的液體(如水銀、煤油等),管壁上標有刻度值。
⑷刻度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然后分成100格,每一格為1度。當然還可以擴大到0度以下和100度以上,這種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學家攝爾修斯提出的,為紀念這位科學家,我們就把溫度的單位規定為攝氏度。
⑸溫度單位:攝氏度,用符合“℃”來表示。如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寫成37℃,讀作37攝氏度。對0℃以下的溫度,就在度數前加負號,如-12℃,表示零下12攝氏度,或讀成負12攝氏度。
㈢溫度計的使用
讓每組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討論:如果被測物體的溫度超過溫度計的最高溫度或低于它能測的最低溫度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答:可能將溫度計脹破,或者測不出溫度值。
小結:溫度計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所以在測量前必須先估計被側物體的溫度。
學生探索實驗三:把溫度計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觀察內液面的升降情況,確定什么時候可以讀數。
學生探索實驗四:明確讀數時仰視或俯視所得結果與平視有何不同。
學生探索實驗五: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讀出結果,然后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杯壁相接觸,讀出結果,把溫度計的玻璃泡一半浸入溫水中,讀出結果。進行比較。
學生探索實驗六:溫度計在溫水中讀數,并記錄數據,然后把溫度計從溫水中拿出來到空氣中讀數,并記錄數據。進行比較。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小結。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讀數時要等到內液面穩定下來后才能讀數,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
㈣體溫計
學生動手用體溫計在腋下或口腔中測量體溫。把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進行比較,并填表:
測量儀器
測量范圍
準確值
讀數情況
使用注意點
溫度計
0-100℃或其它
1℃
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不能甩
體溫計
35℃-42℃
0.1℃
可以拿出來讀數
先甩幾下后測量
學生討論:體溫計測量人體體溫時為什么可以拿出來讀數并要甩幾下呢?
教師小結:
在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的玻璃管。這種結構可以使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柱在這里斷開,上面的玻璃管里的水銀就退不回來了,可以拿出來讀數。因此,在下次使用前應先用力甩幾下,把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
㈤課堂小結
五、板書設計
第六節溫度的測量
⒈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⒉溫度計工作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
⒊單位:℃。
⒋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⒌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別。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⑴“45℃”應讀作 ,“-30℃”應讀作 。
⑵在非洲的索馬里曾測到過高達63℃的氣溫,在南極大陸曾測到過-88.3℃的最低氣溫,兩地的最大氣溫差是 ℃。
⑶某人用一支體溫計測得某甲的體溫是40.5℃,該人立即又將該體溫計消毒后給正常體溫的乙測體溫,測出乙的體溫是 。
(A)37℃ (B)40.5℃ (C)38℃ (D)40℃
⑷體溫計的水銀面指在38.5℃上,某同學在未甩的情況下,分別量出生病同學的體溫,測得的結果第一次為38.5℃,第二次39.5℃,第三次為39.5°。則
(A)只有第一次正確
(B)只有第二次正確
(C)只有第三次正確
(D)第三次肯定正確,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確
⑸某溫度計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25厘米。當水銀柱長為12厘米時,所顯示的溫度為
(A)28℃ (B)35℃ (C)48℃ (D)60℃
⒉課后練習
⑹下列使用溫度計的步驟,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應為 。
(A)讓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B)取量程適宜的溫度計
(C)取出溫度計
(D)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E)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體接觸一段時間
(F)觀察溫度計的讀數
⑺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把該溫度計懸掛在教室墻上,它的示數為30℃。教室內的實際氣溫應是 ℃。
⒊參考答案
⑴45攝氏度 負30攝氏度 ⑵151.3℃ ⑶B ⑷B ⑸B
⑹(D)(B)(A)(E)(F)(C) ⑺35
⒋簡要分析
⑶體溫計沒甩內液面只會上升不會下降,40.5℃不可能下降到37℃,所以刻度仍40.5℃。
⑷第一次的結果為38.5℃,生病同學的實際體溫可能是38.5℃以下或剛好是38.5℃,第二次的結果是39.5℃,在38.5℃基礎上有所上升,說明實際體溫為39.5℃,而第三次為39.5℃,該同學的實際體溫可能是39.5℃以下或剛好是39.5℃,所以B正確。
100℃-0℃
⑸所顯示的溫度= ×(12-5)=35℃
溫度的測量 篇4
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物質三種狀態的不同特征,會使用酒精燈。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相互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理。
2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1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與交流,學會使用酒精燈并歸納水的三態及特征。
2以老師自制演示溫度計為器材,使學生自己得出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及構造。
3通過實驗使學生自己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 教學器材:自制溫度計,酒精燈,火柴,支架,冰塊,自來水,溫水,熱水,常用溫度計,燒杯,體溫計,學具盒,多媒體等。
知識點
教師活動及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物質的三態及酒精燈的使用
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霧、露、霜、雪、雹的畫面,創設教學情境,引入物質的三種狀態。 一、物質的三態、酒精燈的使用 教師出示冰塊,問:冰除了有這種狀態外,它還能變化成哪些狀態? 繼續提問:如何使冰塊變成另外兩種狀態呢? 師:加熱的手段,方法很多(如:各種熱具)實驗室里我們用酒精燈作為熱源來加熱。 師:請同學們認識酒精燈并配合課本p28信息快遞“酒精燈的使用”嘗試點燃和熄滅酒精燈,體驗酒精燈的使用過程,談談你是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的? 師:用酒精燈給物體加熱,應該用酒精燈的哪部分火焰?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酒精燈的哪部分火焰的溫度最高?
師:掌握了酒精燈的使 請同學們相互配合,完成課本p28“做一做”實驗田
認真觀看 學生回答:液態,氣態或水和水蒸氣 生答:加熱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熱源。 同位的同學相互協作,操作課桌上已準備好的酒精燈,歸納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交流后回答教師的提問 討論,設計實驗步驟, 動手試試
實際操作,從中完成教師的提問
知識點
教師活動及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溫度計及溫度的測量實驗,觀察水的不同狀態?不同狀態下的水,它們的形狀、體積是否固定? 師:除了水有三態外,其它物質也有類似的三種狀態,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質就是以不同的狀態存在的。同學們能否舉一些不同狀態物質的例子。 接著播放鐵水、干冰、固態碘和氣態碘等不同狀態的物質畫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物質的三態。 二、溫度計、溫度的測量 師:同學們已觀看了云、雨、霧、露、霜、雪、雹的畫面,又進行了水的三態及特征的實驗研究,這些物質的形成,物質三態的變化都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知道物體的溫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溫度所表示的物理含義是什么嗎?(師生共同探討)。 師:(出示溫度計)對于溫度計,你們想了解哪些問題?能否提出來大家一起探究? 教師板出學生提出的與本節課密切相關的問題,對于相去甚遠的問題,教師也應給予鼓勵。 (1) 溫度計的原理及構造 師:出示自制溫度計,問:當把這個裝置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猜想一下,可能會發生什么現象? 師:把裝置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里。 師:現在把此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進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又會發生什么現象? 師:取出裝置放入冷水中驗證并提問:為什么會發生上述兩種現象? 師: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能否制作一個測量裝置? 師:現在誰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手舉自制溫度計) 師:能否用此裝置測量液體的溫度?你認為它有哪些缺點?應如何改進? (應讓學生充分討論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發言作出適當的評判。) 師:把改進后的溫度計和已有的溫度計比較,看看誰能描述一下這支溫度計的構造? 思考 舉手回答 根據日常的生活知識,回答教師的提問:溫度計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思考 討論,提出問題 討論 回答 學生觀察 猜想后 回答 觀察 分析 :熱脹冷縮 分組討論 發表自己的見解 舉手回答 分組討論,回答自己的見解 學生回答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2)溫度計刻度的劃分 師:(手舉演示溫度計)剛才,有的同學提出,要用此裝置測量液體的溫度必須有刻度,現在來研究一下溫度計上面的刻度是如何劃分的。 攝氏溫度的規定: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30“信息快遞”并討論0攝氏度,100攝氏度,1攝氏度是如何規定的。 練一練:列舉攝氏溫度的錯誤讀法,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練習攝氏溫度的讀寫。 (3) 溫度計的使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結合課本p30“議一議”回答教師提問。 師:使用溫度計常出現哪些錯誤?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師簡單小結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量程 1使用前觀察
分度值 會放
2使用時 會讀
會記
師:請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知識完成p30“做一做”并注意測溫度前應先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師:除了我們現在學習的溫度計,日常生活中,你還常見哪種溫度計?
(4) 體溫計
師:請同學們根據已學過的溫度計結合課本p32“www”第三題運用比較法了解體溫計的構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的變化給人們帶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隱患,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生活 物理 社會”,了解“溫室效應”、“熱島效應”及其帶來的后果。理解陸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識。
小結:
師:本節課我們探討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缺點列舉法,比較法等)
根據要求閱讀課文,識記教師提出的問題 練習 實驗,閱讀課文,分組討論回答教師提問 理解記憶 分組實驗 思考 體溫計 結合課桌上已準備好的體溫計分組討論,歸納總結教師提出的問題 閱讀 討論 回顧 歸納 鞏固練習 1、 通常情況下,物質一般以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三種狀態存在,______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物質外于哪種狀態與_______有關. 2、 物體的冷熱程度用_______表示;實驗室常用________來測量,它是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 常用的溫標是___________,用符號_____來表示,這種溫標是這樣規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冰點,即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沸點,即100℃. 4、 一支原來示數為38℃的體溫計,未經下甩,便用來測量一個正常人的體溫,如果當天氣溫為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為 ( ) a 37℃ b 38℃ c 36.5℃ d 35℃ 5、兩支內徑粗細不同,下端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合格溫度計,同時插入一杯熱水中,水銀柱上升的高度和溫度示數分別是 ( ) a、 上升高度一樣,示數相同 b、 內徑細的升的高,它的示數亦大 c、 內徑粗的升的低,但兩支溫度計的示數相同 d、內徑粗的升的高,示數亦大
作業設置
1、 溫度計知識的拓展
(1)溫度計除了可以測量溫度外,有無其它用途?(做熱敏報警器、制成工藝品等)
(2)我們所學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性質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氣體溫度計等)
(3)根據你的需要,可否做成其它形狀的溫度計?(彎曲或其它形狀)
(4)溫度計的玻璃管內徑變大將會怎樣?
(5)溫度計內的液體能否用水代替?代替了又將如何? 2、 2、課本p32“www”第2題。 3、 3、課本p32“www”第4題。 4、
溫度的測量 篇5
第二章觀察和測量
第六節溫度的測量
教材分析
溫度測量在自然科學中是最基本的幾種測量之一。教材首先明確溫度的含義,然后要求學生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掌握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異同。特別是對溫度計的使用規則和體溫計的特點作了重點闡述。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采用學生探究性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水的冷熱程度,來明確溫度的含義。在動手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通過對體溫計和溫度計的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⒉采用對比、討論為主的啟發式教學。在實驗中發現問題,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答辯和對比,然后教師小結,得出結論。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⒈了解溫度的含義,掌握溫度計的讀法及使用方法。
⒉明確溫度計和體溫計的異同。
㈡技能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討論、總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寫方法和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⒉教學難點 :常用溫度計與體溫計的正確使用。
三、教具準備
溫度計一只、體溫計一只。每組學生準備:溫度計一只、體溫計一只、三只燒杯(內分別盛有開水、冷水、溫水)。
四、教學過程
教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冷、熱、燙等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讓學生把這些詞填入空格中:
⑴冰很( ) ⑵從火爐中拿出來的鐵球很( )
⑶今天天氣很( )
指出溫度的含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
學生舉例說明溫度跟人類的關系很密切。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學生探索實驗一:每組學生先把兩只手分別插入熱水和冷水中,過一會兒,把左手插入溫水中,體會左手的感覺,然后再把右手插入同一盆溫水中,體會右手的感覺。
學生探索實驗二:用水摸一下自己的額頭,然后摸一下同桌的額頭,體會冷熱感覺。在兩個探索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井水“冬暖夏涼”的原因。
小結:光憑感覺不能客觀反映物體溫度的高低,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家庭和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等。
㈡溫度計與攝氏溫度
⑴用途:測量物體的溫度。
⑵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溫度計,描述它的構造。
⑶構造:一根內徑很細而且均勻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個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適量的液體(如水銀、煤油等),管壁上標有刻度值。
⑷刻度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然后分成100格,每一格為1度。當然還可以擴大到0度以下和100度以上,這種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學家攝爾修斯提出的,為紀念這位科學家,我們就把溫度的單位規定為攝氏度。
⑸溫度單位:攝氏度,用符合“℃”來表示。如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寫成37℃,讀作37攝氏度。對0℃以下的溫度,就在度數前加負號,如-12℃,表示零下12攝氏度,或讀成負12攝氏度。
㈢溫度計的使用
讓每組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討論:如果被測物體的溫度超過溫度計的最高溫度或低于它能測的最低溫度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答:可能將溫度計脹破,或者測不出溫度值。
小結:溫度計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所以在測量前必須先估計被側物體的溫度。
學生探索實驗三:把溫度計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觀察內液面的升降情況,確定什么時候可以讀數。
學生探索實驗四:明確讀數時仰視或俯視所得結果與平視有何不同。
學生探索實驗五: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讀出結果,然后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杯壁相接觸,讀出結果,把溫度計的玻璃泡一半浸入溫水中,讀出結果。進行比較。
學生探索實驗六:溫度計在溫水中讀數,并記錄數據,然后把溫度計從溫水中拿出來到空氣中讀數,并記錄數據。進行比較。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小結。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讀數時要等到內液面穩定下來后才能讀數,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
㈣體溫計
學生動手用體溫計在腋下或口腔中測量體溫。把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進行比較,并填表:
測量儀器
測量范圍
準確值
讀數情況
使用注意點
溫度計
0-100℃或其它
1℃
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不能甩
體溫計
35℃-42℃
0.1℃
可以拿出來讀數
先甩幾下后測量
學生討論:體溫計測量人體體溫時為什么可以拿出來讀數并要甩幾下呢?
教師小結:
在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的玻璃管。這種結構可以使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柱在這里斷開,上面的玻璃管里的水銀就退不回來了,可以拿出來讀數。因此,在下次使用前應先用力甩幾下,把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
㈤課堂小結
五、板書設計
第六節溫度的測量
⒈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⒉溫度計工作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
⒊單位:℃。
⒋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⒌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別。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⑴“45℃”應讀作 ,“-30℃”應讀作 。
⑵在非洲的索馬里曾測到過高達63℃的氣溫,在南極大陸曾測到過-88.3℃的最低氣溫,兩地的最大氣溫差是 ℃。
⑶某人用一支體溫計測得某甲的體溫是40.5℃,該人立即又將該體溫計消毒后給正常體溫的乙測體溫,測出乙的體溫是 。
(A)37℃ (B)40.5℃ (C)38℃ (D)40℃
⑷體溫計的水銀面指在38.5℃上,某同學在未甩的情況下,分別量出生病同學的體溫,測得的結果第一次為38.5℃,第二次39.5℃,第三次為39.5°。則
(A)只有第一次正確
(B)只有第二次正確
(C)只有第三次正確
(D)第三次肯定正確,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確
⑸某溫度計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25厘米。當水銀柱長為12厘米時,所顯示的溫度為
(A)28℃ (B)35℃ (C)48℃ (D)60℃
⒉課后練習
⑹下列使用溫度計的步驟,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應為 。
(A)讓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B)取量程適宜的溫度計
(C)取出溫度計
(D)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E)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體接觸一段時間
(F)觀察溫度計的讀數
⑺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把該溫度計懸掛在教室墻上,它的示數為30℃。教室內的實際氣溫應是 ℃。
⒊參考答案
⑴45攝氏度 負30攝氏度 ⑵151.3℃ ⑶B ⑷B ⑸B
⑹(D)(B)(A)(E)(F)(C) ⑺35
⒋簡要分析
⑶體溫計沒甩內液面只會上升不會下降,40.5℃不可能下降到37℃,所以刻度仍40.5℃。
⑷第一次的結果為38.5℃,生病同學的實際體溫可能是38.5℃以下或剛好是38.5℃,第二次的結果是39.5℃,在38.5℃基礎上有所上升,說明實際體溫為39.5℃,而第三次為39.5℃,該同學的實際體溫可能是39.5℃以下或剛好是39.5℃,所以B正確。
100℃-0℃
⑸所顯示的溫度= ×(12-5)=35℃
溫度的測量 篇6
第一章 第四節 溫度的測量(1課時)一、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測量原理
3、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二、 重點
溫度計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三、難點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和溫度的正確記錄
四、預習內容
1、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2、溫度的正確記錄
五、學法、教法
講授、探究
六、教學過程
1、溫度的引入
一年四季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這些季節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展示四副不同季節的圖片,看看有什么區別)
生:冷,熱(可能有學生說溫度高)
你是怎么知道天氣的冷熱的?比如明天天氣是冷是熱?你怎么知道的?(這里同學所說的溫度指的是什么呢?)
生:靠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天氣的冷熱,從天氣預報中得知明天的冷熱。(溫度高就說明熱,溫度低就表示冷,從天氣預報中可以得知)
所以,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用溫度來表示。(板書:溫度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
2、溫度計的引課
現在我這里有杯水,你能感覺它的冷熱程度嗎?
生:
溫度的高低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皮膚來感覺出來,但是這種感覺是否都對呢?(估計學生會說不會都對)你有什么體驗和同學們說說嗎?有時候我們對冷熱的感覺也是要出現錯誤的。
生:思考。(泉水的冬暖夏涼。手去觸摸鐵和木塊的不同感覺)
如果有學生沒有體驗過的話,我就請他來感覺一下:
活動:(1)左手浸在冰水中,右手浸在熱水中,告訴同學你兩只手不同的感覺;
(2)數分鐘后將兩只手同時放入同一只裝有溫水的杯子中,告訴同學你兩只手不同的感覺。
從這個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或有什么新的體驗?)
師生:單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學的。
要準確判斷和測量溫度的高低,我們該怎么辦?要用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溫度計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此外還有我們接觸最多的測量體溫的溫度計——體溫計。無論怎么樣的溫度計,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溫度的。那么它們必定有著一定的相同結構。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這些溫度計的結構?
3、溫度計的認識
(1)用途:測量物體的溫度的。
先看構造
學生發表意見
(2) 結構(構造):一根內徑很細而且均勻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個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適量的液體(如水銀、煤油、酒精等),管壁上標有刻度值。
它為什么能測量溫度呢?靠的是什么科學道理(科學原理)?
(3)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
拿出溫度計,握住下端的玻璃泡,觀察水銀柱的變化情況,然后再放開,觀察此時液柱又如何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溫度計中液柱的上升跟溫度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關系?進而得出結論。
學生的參與
(4)刻度線:先了解幾個特殊的溫度(參照書本圖1—32)。然后了解刻度線是如何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然后分成100格,每一格為1度,這樣就有了刻度線。
學生觀察零刻度和最小刻度,觀察量程(測量范圍)
這種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學家攝爾修斯提出的,為紀念這位科學家,我們就把溫度的單位規定為攝氏度。
(5)溫度的單位:攝氏度,用符合“℃”來表示。如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寫成37℃,讀作37攝氏度,不能讀成“攝氏37度”(強調)。對0℃以下的溫度,就在度數前加負號,如-4℃,表示零下4攝氏度,或讀成負4攝氏度。不能讀成“負4度”(強調)。
學生練習溫度的讀法:27℃的讀法;—35℃的讀法;
25攝氏度的寫法;零下7攝氏度的寫法。
理解負數的含義:正負只表示相對于某一溫度的高低。
4、溫度計的使用:估,選,放,讀,取(選、放、看、讀、記)
(1)結合書本四副圖,學習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在理論上指出其中三幅圖錯誤的理由。
學生思考、交流
溫度計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所以在測量前必須先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把溫度計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觀察內液面的升降情況,確定什么時候可以讀數。
明確讀數時仰視或俯視所得結果與平視有何不同。
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溫水充分接觸,讀出結果,然后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杯壁相接觸,讀出結果,把溫度計的玻璃泡一半浸入溫水中,讀出結果。進行比較。
溫度計在溫水中讀數,并記錄數據,然后把溫度計從溫水中拿出來到空氣中讀數,并記錄數據。進行比較。
小結: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
③讀數時要等到內液面穩定下來后才能讀數
④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
(2)從實踐中練習使用溫度計。
5、介紹其他的溫度測量儀器
體溫計、光側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輻射溫度計、電子溫度計
重點介紹體溫計
用投影儀放大投影體溫計,了解構造,尋找和一般溫度計的區別,并指出這些特點的用途。
學生觀察思考
在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的玻璃管。這種結構可以使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柱在這里斷開,上面的玻璃管里的水銀就退不回來了,可以拿出來讀數。因此,在下次使用前應先用力甩幾下,把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
6、小結:
體溫計和一般溫度計的比較:
測量儀器 測量范圍 準確值 讀數情況 使用注意點
溫度計 0-100℃或其它 1℃ 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不能甩
體溫計 35℃-42℃ 0.1℃ 可以拿出來讀數 先甩幾下后測量
七、板書
1、什么是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
2、溫度計的使用
不超量程、充分接觸、穩定讀數、視線相平
八、隨堂訓練
1. 今日溫州市區的氣溫是25攝氏度,記作 ;南極氣溫是零下56攝氏度,記作 .
2. 為抗“非典”,火車站出口通道檢測旅客體溫是否正常,所采用的溫度計是( )
a.水銀溫度計 b.光測溫度計
c.電子溫度計 d.輻射溫度計
3. 關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溫度低
b.0℃的冰比0℃的水溫度高
c.0℃的冰比0℃的水溫度一樣高
d.狀態不同,無法比較
4. 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覺不冷不熱,則這杯水的溫度很可能是 ( )
a.75℃ b.55℃ c.35℃ d.15℃ 九、作業布置
科學作業本(a) p4—p5,課時訓練p9—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