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落后——資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環境危機
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補充]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
適合我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又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
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與政策。其中特別強調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建立費用與資金體制、加強教育、發展科技技術、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系統。
第二部分,社會可持續發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費與社會任務,消除貧困,衛生與健康、人類住區和防災減災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
第三部分,經濟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農業與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工業與交通、通信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能源和生產消費等部分。
第四部分,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包括水、土等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還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止土地荒漠化,防災減災;保護大氣層;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
[承轉]我國面臨著如此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因此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國的必然選擇。為此中國政府針對國情提出了明確的行動綱領:“控制人口,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板書)
1. 人口戰略
[說明]xx年我國人口總數已超過13億,其中5000萬為貧困人口,5000萬為殘疾人,15歲及以上半文盲人口1億多。在經濟基礎還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漸突出。預計到21世紀中期我國人口將達到15億~16億。
[提問]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人口問題有哪些?
[回答]人口眾多、人口素質較低、人口結構不合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等。
[提問]針對以上人口問題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回答]一方面,嚴格控制人口的數量,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提高人口素質,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減輕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知識窗]人類發展指數(hdi)
人類發展指數(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于1990年5月發表的第一份《人類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它包括具體的三個指數:①收入——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
②壽命——反映人口的身體素質狀況,用平均預期壽命來評價計算;
③教育——指公眾受教育的程度,反映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狀況,它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2.資源戰略
[自學提示]我國資源的現狀如何?
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短缺已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壓力,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閱讀課文和知識窗]為什么節約能源勢在必行?
[回答] 人均資源占有量少且對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能源利用率長期偏低,而且提高緩慢。
[提問]應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既要保護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又要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潛力,促進其增值,并在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生活消費等方面逐步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