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戊戌變法
三、同步檢測:
( 一)選擇題:
1、(江蘇)1895年,維新變法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其標志是( )
a、《應詔統籌全局折》的呈遞 b、強學會的成立
c、《中外紀聞》的創辦 d、“公車上書”
2、“公車上書”中提出的設“議郎”一職,應為通曉中外政體、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舉產生。反映了維新派( )①希望參與政治②模仿西方議會政治③對皇權加以牽制和限制④反對君主專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稱:“近日人心浮動,民主民權之說日益猖獗。若準各省紛紛立會,恐會匪聞風而起,其幻不可勝言。”這個奏折針對的是( )
a 、太平軍 b、洋務派 c、維新派 d、義和團
4、(廣 東)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提出的維新變法的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發展新式工礦交通業
c、變科舉、開學校 d、辦報刊、立學會
5、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成為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 )
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體變法建議 b、主張實行君主立 憲的政治體制
c、系統論述了維新變法的理論 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6、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提出( )
a、定憲法 b、開國會 c、開制度局 d、設議院
7、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破壞維新變法的手段有( )
①刺殺維新志士、阻撓變法②慈禧太后牢牢掌握用人大權③與洋人勾結鎮壓維新變法運動④發動政變、廢除新 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戊戌變法運動的突出歷史功績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動政治改革 c、發展社會經濟 d、促進思想啟蒙
9、19世紀90年代,康有為新思想的基本特點是( )
a、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
c、從學習西方科技轉向宣傳民主共和
d、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
10、19世紀康梁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是早期維新思想的進一步發展,這里“進一步”指的是( )
①提出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②要求進行政治領域的變革③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政治運動④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政礦務宜籌也,不變則彼富而我貧;考工制器宜精也,不變則彼巧而我拙;火輪、舟車、電報宜興也,不變則彼捷而我退;約章之利病,使才之優絀,兵制陣法之變也,不變則彼協而我孤,彼堅而我脆。
-薛福成《籌洋務議•變法》
材料二 乃知其治亂之源,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炮利,而在議院上下同心,教養得法;興學校,廣書院,重技藝,是人盡其才……育才于學校,議政于議院,軍民一體,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