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講授新課:
探究一“開眼看世界”閱讀材料結合課本相關內容找出看眼看世界的背景、和代表及其主張
材料1: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
材料2: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
長技以制夷而作。
——《海國圖志敘》
1、背景
①
②
2、概況
①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設問:為什么說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意義(影響)
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提問:你覺得早期先進的中國人沖破藩籬,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全面嗎?通過這個設問,是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林則徐、魏源等只是引導了人們關注世界,而沒能付諸實施。
探究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外國經濟侵略加劇,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清朝政局內憂外患。
材料1:所謂 “體”是指事物的主體本質;“用”是指由主體派生,或為主體服務的表現形式。張之洞(洋務派)說:“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人心,西學應世事,而必無孛于經矣。”
材料2:“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子,由裱糊匠東貼西補,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裱糊,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等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