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
電影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1.電影的誕生與盧米埃爾兄弟
〔材料〕如果在黑暗中點燃一根火柴,然后吹滅,你會發現眼睛里還殘留著火光的影像。真正的電影是在攝影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的連續攝影來自于一次有趣的爭吵。一次,有幾個美國人為了證實馬跑的時候有幾個蹄子落地而爭論不休。于是他們想出把這一過程拍下來的辦法。從1872年到1878年共拍了5年才成功。這就是攝影機的雛形。1893年夏天,法國里昂的一位照相師在巴黎旅行時看見一家商店里放著幾只大黑箱,每只箱子前都坐著一個人在看箱子里的東西。于是他也交了幾個錢坐下來看。箱子里的燈亮了,有許多真人一樣的小人動了起來,他覺得非常有趣。此人就是盧米埃爾兄弟的父親。后來他花了6 000法郎買了一個愛迪生發明的被稱為“電影視鏡”的大黑箱,想進行改進但沒有成功。這個工作一年后由奧古斯特和路易完成了。他們在幻燈機的基礎上把“電影視鏡”改進成真正的銀幕放映機。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12部影片,每部只有一分鐘。這就是電影誕生之日。
──潘天強著《西方電影簡明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xx年版,第6頁
【解讀】電影是一門藝術,同時又是一個企業,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可以單槍匹馬地進行創作,可以孤芳自賞,脫離廣大群眾而獨立存在。作為一門藝術,電影又兼有造型和敘事的元素,同時作用于視覺和聽覺。因此,電影中現代主義的興起和發展,便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特殊的因素。
現代主義進入電影,要比它進入詩歌、繪畫、音樂等晚一二十年。19xx年至19xx年,立體主義流行一時,而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則還處在幼年時期:無聲的長故事片剛剛出現,蒙太奇技巧還在萌芽階段。但電影畢竟是一種“二十世紀的藝術”,它對其他藝術的影響有著極強的接受力,所以在不多幾年之后,在現代主義藝術滋生的歐洲便開始了一場電影先鋒運動,這是現代主義在西方電影的第一次興起。
2.電影藝術之父── 格里菲斯
〔材料〕美國著名電影導演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在盧米埃爾和梅里愛的再現美學和表現美學爭斗中吸取了兩者的長處,并把以前所有導演的點滴發明加以融會貫通,使電影發展有了一次大的飛躍。格里菲斯成了兩種電影美學體系的第一個仲裁者,也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從19xx年起格里菲斯兼任導演,他以每星期兩部影片的速度,四年間拍了四百多部影片。但是這四年只是格里菲斯的實習期,他的影片大多數是模仿梅里愛的,也繼承了盧米埃爾的一些風格,還受到意大利歷史電影的影響。這一過程使格里菲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開始進行一些技巧實驗。在拍攝了若干部平庸的影片之后,在19xx年拍攝了電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一個國家的誕生》,從此名聲大振。
──潘天強著《西方電影簡明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xx年版,第14頁
【解讀】在格里菲斯之前,構成影片的單位是場景──攝影機方位固定不變的場景。一般的影片是一部片子一個場景,長一點的片子可能有若干個場景。但這些東西并沒有使電影同舞臺演出分家,剪和接無非是幕落和幕啟的同義詞。由于電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的根本元素是攝影機的運動性,即一個鏡頭或同一個鏡頭內部拍攝方位和距離的或快或慢的變化,所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朝著電影藝術的獨立性邁出的頭一步,便是影片構成單位的變更:從場景變為鏡頭,由若干鏡頭構成一個場景,再由若干場景構成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