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案
4、明清儒學思想的發展
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張
李贄: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書》《藏書》。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a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認為是非標準應依照時代變化而變化,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b對正統思想發出大膽挑戰,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欲。
黃宗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訪錄》。黃宗羲的思想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a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顧炎武: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日知錄》。
a重視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形成了經世致用的思想。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家。他繼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發展。他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a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物質是不斷變化的,其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
b認為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
c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后世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