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宗教改革
——位西班牙官員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認“罪行”,就反復用刑拷問。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證詞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經審判便予處死。被告認罪之后,如又否認,即不再審訊,予以燒死。
——宗教裁判所審訊條例
請回答:
(1) 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維護統治和奢侈生活的?
(2) 依據材料二舉出宗教裁判所在歷史上對科學壓制的罪行史實。
(3) 在閱讀材料回答兩題后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高考猜想
13.(•臨沂)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它給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為封建統治辯護;天主教會也是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主,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的三分之一;教會還是各國的特權組織,成為西歐國家實現統一的障礙。
———吳于廑、齊世榮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引起個階級各階層的強烈不滿。……而教會的欺詐和無恥的掠奪,最終落到人民的身上……他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與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滿天主教會的統治,這不僅是因為教會是封建制度的強大支柱,而且因為天主教會的許多清規戒律對于工商業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則垂涎教會的財產,出于個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中來。
———吳于廑、齊世榮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
———恩格斯
請回答:
(1)結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會在西歐起到什么作用?
(2)結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階層反對天主教會?
(3)根據上述材料,說明西歐反封建斗爭為什么要采取宗教“異端”的形式?
14.(•淄博)如何理解天主教會在14~16世紀成為歐洲社會發展的障礙?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 d 該題考查考生熟悉歷史地理的能力。依托教材辨析可知:基督教產生于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地區。
2. a
3. a a、b、c、d四項都是封建主,而符合題干“最大封建主”之意的應是a項“教會”。
4. d 征收“什一稅”是經濟方面的措施。
5. b 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中的“中世紀”這一時間限制。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確了對西歐的大一統神權統治,是歐洲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學校教育,規定宗教神學是學校的主修科目,其他各科學習也為神學服務,因此在歐洲中世紀,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學問主要是宗教思想和從事宗教活動的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