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2)李贄的進步思想主張。
挑戰(zhàn)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抨擊封建社會的一些傳統(tǒng)觀念。李贄敢于打破千百年來人們對孔子的迷信。在理學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明代,李贄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的理論。他認為是非應隨時代變遷發(fā)展而改變,不應以孔子的話作為永久不變的定論;他還認為被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治天下之大經(jīng)大法”的六經(jīng)不過是史官過分的“贊美之語”和孔孟之徒“記憶師說”的殘缺筆記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論。同時他尖銳地揭露道學家“陽為道學,行若豬狗”。
3、【探究學習】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對李贄進步思想的評價)
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tǒng)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zhàn)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專制思想
這也是本節(jié)的學習重點。學生閱讀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對比的方法,分析這些思想家主張的共同點以及各自特色。
1.共同點:
一是他們都屬于反傳統(tǒng)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統(tǒng)而聞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親自參加激烈的抗清斗爭,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們思想進步,有開明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主張,在思想總體上屬于唯物主義思想家。四是他們都致力于經(jīng)世致用思潮的推動。
2.各自特色:
(1)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
①浙東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
②主張:敢于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權的主張,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甚至比君主的權威還要大;反對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
③上述思想,為中國近代反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顧炎武:啟蒙精神
①開清代考據(jù)學先河。
②主張:將批判的鋒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專制;主張“眾治”:“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具有試圖改革弊政、撥亂反正的強烈愿望;注重實學,著作中囊括了各種關系國計民生是實用學問。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學思辯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的頂峰。
②主張: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擊“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歷代帝王之私;從三個方面批判了秦朝以來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具有濃厚的哲學基礎。在發(fā)揮古代唯物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尊重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強調“天地之化日新”。
2、問題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劇烈動蕩的時期。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
(2)資本主義萌芽在某些地區(qū)出現(xiàn)并得到緩慢發(fā)展。
(3)自然科學也有了一定發(fā)展,在此形勢下,涌現(xiàn)了一批進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有著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來隱居著書立說的類似經(jīng)歷。
問題探究二:對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評價:
生活在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tǒng),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