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
2.整合課程教學資源、通過材料與歷史視頻和圖片,營造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發表看法;通過由易而難的設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通過分組討論、體驗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情感升華,培養感受歷史并能獨立評判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學習王安石變法,理解和認識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體會改革的曲折和艱辛,學習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爭的精神,培養居安思危的歷史責任感和勇于為國家奉獻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王安 石變法的背景、變法的內容
(二)難點:對王安石變法具體措施的理解和對變法的總體評價
認識王安石變法的實質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結合課后自我測評做好預習,并進行必要的歸納,讓學生明確本課的課程標準要求。
2.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查閱有關王 安石變法的書籍、資料等,形成一定的知識儲備,以便課堂交流。
3.組織感興趣的學生創作表演一幕反映王安石變法內容及對社會不同階層(農民、官兵、富商、中下層士人、大官僚)產生影響的短劇,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二)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播放視頻《千秋史話•王安石》(設計說明:播放其中主持人非常簡短的開場白即可,主要是渲染氣氛,為教師導入作鋪墊。)
教師導語:也許我們最初對王安石的認識是從他的詩詞開始,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名句,但事實上他更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曾贊譽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對王安石也有一段評價:“我對王安石是抱著一種崇敬的念頭的。實際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見,有魄力,而最難得的是他比較以人民為本位。他在歷史上出現的太早了,孤獨無輔,形成了一個屈原以來的歷史上的大悲劇!睘槭裁凑f王安石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的以人民為本位體現在何處?為什么說他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讓我們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王 安石到學生鮮少知道的關于后人對王安石的評價,激起了學生對人物命運的關注和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很快活躍 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講授新課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板書)
一、 王安石變法前夜——“三冗”問題與積貧積弱(板書)
情景設置:
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帶旁白的自制漫畫)
愁啊愁,
愁到白了頭。
社會危機何時解,
讓我再無心憂……
設問 :北宋皇帝愁什么?
設計意圖:情景設置以學生喜愛的漫畫形式呈現,有利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同時也自然地引入‘三冗’問題與積貧積弱局面的教學。
投影:
投影:
北宋時期農民負擔的加重
項目 宋真宗景德年間
(1004—1007) 宋仁宗慶歷年間
(1041—1044)
商稅[來源:第一范文網] 450萬貫 1975萬貫
酒稅 428萬貫 1710萬貫
鹽稅 355萬貫 715萬貫
總計 1233萬貫 4400萬貫
投影:王小波、李順起義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二月,四川饑民王小波、李順聚眾起義。王小波提出“均貧富”的口號,得到貧民的擁護,起義隊伍很快壯大,增加至數萬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傷戰死, 義軍由其妻弟李順為頭領繼續斗爭。由于起義軍紀律嚴明,李順又善于收用人才,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