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節課的高潮。引用前人的批判性評價,先抑后揚,起到拋磚引玉之功。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 ,多視角進行評價,答案不求惟一。使他們在思考和爭論中,在思想與思想碰撞中,加深對王安石變法的理解,享受發現性學習的快樂。教師要關注他們的思考和爭論,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和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新知,升華認識。
五、結束語
王安石變法轟轟烈烈地進行又黯然神傷地謝幕,其富國強兵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但王安石兼濟天下的理想與抱負、不屈與堅韌的變革思想與精神,在他 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改革家的思想與精神都具有永恒性。正因為如此,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崛起才有了力量和希望,人類才有了擺脫野蠻與落后的可能和方向!
設計意圖:“述往 事,思來者”,歷史教育不僅讓人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眼界和胸襟的開闊,精神境界的提高,從前人往事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選擇這樣的結束語,引人深思,富有哲理,能夠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探索創新。
六、課后延伸
★如果時光能倒流,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請幫助王安石提出合理化建議助其變法成功。
★寫一篇關于王安石變法的感想。
七、課后反思
1.本節課教材編排的顯著特點,就是篇幅大、內容多,史料繁、雜、難。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我在教材處理上,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直觀具體的圖片,表格,生動形象的動漫、視頻,形式活潑的體驗表演等多種方法淡化對變法過程的教學和對教材史料的詮釋,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難點的突破上,實現有效教學。
2.在板書設計上和教師語言上,注意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注意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同時又注意表達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于平常處見創新。
3.教學方法上:注重創設歷史情境,注重問題引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生生、師生間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以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給予了學生足夠展現自我的空間,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為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提供 了有利的平臺。
4.教學中注意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前人往事中獲得理性思考,得到啟發與激勵,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