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3)教育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
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m: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牛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唐、宋、元、明時期,朝鮮曾派遣大批學生來中國留學。僅公元840年一年之內,從唐朝回國的留學生就達105人。很多朝鮮留學生在中國考試及第,長期居留,最著名的有崔致遠等。
從明代起,中俄兩國正式開始交往。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后,俄國派遣的來華留學生和來華傳教士以及中國旅居俄羅斯的華僑和留學生,成為中國文化傳入俄國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媒介。
唐朝時,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規模時一次派遣約650人,最少時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學習中國的經學、佛學、醫學、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建筑、手工藝術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風俗習慣,吸收中國的先進文化,文化交流達到了頂峰,從而極大地推進了日本社會的全面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學生更是對傳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堂練習:
1.“傳道、授業、解惑”體現了( )
a.思想運動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b.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的進步
c.教育活動對文化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d.遠程教育活動對文化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傳道、授業、解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不同知識,a、b、d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2.下列活動具有文化傳播功能的是( )
①古代商旅活動②網絡互動 ③教育 ④人口遷徙 ⑤紅色旅游 ⑥科考隊南極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⑥為單純的科研活動,故不選。
3.秦國攻滅楚國后,為了加強對南方地區的控制,派50萬官兵駐扎嶺南地區。這使得相當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粵東北地區,對當地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統一中國后,為了戍邊和開發新區,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嶺,人數近百萬,對長城沿線和華南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體現的文化傳播途徑是( )
a.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b.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戰爭是文化傳播的根本途徑
d.古代商貿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答案:b
解析:材料明顯體現了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烽火狼煙,晨鐘暮鼓,驛寄梅花,鴻雁傳書。從這些古語中,我們看到,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