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教案
國 家
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快慢原因
帝國主義特征
認識
較快
美國
經濟發展最快,1894年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
①幅員遼闊,資源豐富;②西部開發提供了原料、市場;③歐亞移民帶來勞動力和技術、經驗;④歐洲資本涌入;內戰掃除障礙,戰后政治相對穩定。
托拉斯帝國主義
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改變了帝國主義之間實力對比的變化,加劇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德國
經濟飛速發展,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①國家統一,開辟了國內市場;②法國50億法郎賠款提供資金;③阿爾薩斯和洛林的豐富礦藏提供資源;④后起國家更易于采用新的技術設備。
容克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
相對緩慢
英國
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失去了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工業產量降到世界第三位
①殖民帝國使得英國在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也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②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技術設備陳舊,大量資本輸出國外。
殖民帝國主義
法國
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工業產量降到世界第四位
①農民的貧困和農業經營落后造成農業技術落后和國內市場的狹窄;②小企業的大量存在妨礙了新技術和設備的采用;③普法戰爭造成巨大損失,割地賠款妨礙了經濟發展;④資本投放到信貸領域和國外。
高利貸帝國主義
迅速但落后
俄國
發展迅速但總體落后
封建殘余嚴重
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日本
經濟發展迅速,但總體落后
①明治維新創造了條件;②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③甲午戰爭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原料和市場;在④日本政府的保護下產生壟斷組織。
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3、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
①形成原因:17世紀中期較早地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在國內的統治;掌握世界殖民霸權,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18世紀60年代首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1840年前后又最早完成工業革命。因此,在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②喪失原因:英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設備陳舊,資本家把大量資本投往國外,不愿用于更新設備和采用新技術;英有廣闊市場,對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造成生產率低下;美、德等國的工業生產迅猛發展,迅速趕上和超過的英國,使英逐步失去了“世界工廠”地位。因此,在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世界工業中壟斷地位。
4、如何認識和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經濟和國際地位的變化及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①經濟變化:明治維新后,日本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20世紀初日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在日本政府的保護下,日本產生了壟斷組織。②國際地位變化:擺脫了受西方國家奴役、侵略的危機,成為亞洲強國。③對國際形勢的影響:由于國內市場狹窄、資源不足、農業落后等原因,日本帝國主義無法通過經濟手段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競爭,而是更多地依靠軍事手段奪取殖民地、取得原料產地和市場,因此,帶有濃厚封建性的壟斷集團與軍閥集團相勾結,對外大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國際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日本自身進行改革、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結果,另一方面又是建立在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和掠奪基礎之上。
5、關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
①經濟不平衡:世界近現代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先后經歷了英國“世界工廠”→美國獨掌世界經濟霸權→資本主義經濟走向多極化這樣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