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問題:沙漠化、淡水缺乏,污染,氣候
恐怖主義
三、高考試題
1、(1999•全國)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主要是因為(a)
a、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b、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減弱
c、世界形勢出現和平穩定局面d、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
2、(•天津)
亞太經合組織是(c)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國際組織b、亞太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亞太地區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3、(•上海)
下列選項中,推動當今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的因素是(a)
a、歐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興起b、歐盟的形成、聯合國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興起、聯合國建立d、聯合國建立、東歐劇變
4、(•全國)
歐洲聯盟是(b)
a、歐洲地區的非政府國際組織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5、(•新課程全國)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在進入21世紀之后日趨明顯,這主要是因為(b)
a、主要霸權國家的衰落b、多個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聯合國地位和作用的加強d、地區一體化組織的建立和加強
6、(•廣東)目前,不少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法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轉變為“我是歐洲人”。從根本上看,這一變化反映了歐洲(b)
a、貨幣一體化b、國家一體化c、經濟一體化d、軍隊一體化
7、(•廣東)
下列各項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區域性經濟組織是(a)
a、歐洲聯盟b、北美自由貿易區c、石油輸出國組織d、亞太經合組織
8、(•春季)
20世紀國際關系格局發生了三次大的變動。指出這三次變動發生的時間及標志,結合史實說明當每次變動發生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怎樣的?
變動:20世紀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雅爾塔體系建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趨勢加強。
中國國際地位:巴黎和會上,中國提出收回山東主權、廢除“二十一條”,遭到拒絕;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但中國仍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之下。
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大貢獻,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成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9、(•上海)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世界格局大致經歷了四次重大的演變。第一次:拿破侖戰爭后,形成了維也納體系,俄普奧三國組成“神圣同盟”分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