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c、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趨勢增強d、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
52、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過程和特點,二戰后,世界從兩極格局走向多極化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過程和特點:
二戰后,世界格局經歷了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演變過程。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雅爾塔體系構筑了美蘇對抗的世界格局,特點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立。六七十年代,美蘇爭霸成為世界局勢的最突出特點。八九十年代,兩極格局逐漸解體,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流,明顯呈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特點。
原因:
美國發動的侵朝戰爭、侵越戰爭先后遭到失敗,打擊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歐共體的成立和日德兩個經濟大國的迅速崛起,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美日西歐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國的強大,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沖擊著兩極格局。
美蘇爭霸,削弱了各自的力量,蘇聯內部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明顯,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53、美蘇兩極格局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這些矛盾的發展變化是如何推動兩極格局解體的?在兩極格局下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么?
基本矛盾和如何推動兩極格局具體:
(1)美蘇之間的矛盾:美蘇爭霸愈演愈烈,對蘇聯造成極大的傷害,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西歐和日本崛起后,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3)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中蘇關系惡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要求擺脫蘇聯控制,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
(4)第三世界國家和霸權主義、殖民主義之間的矛盾。第三世界的崛起,在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之外出現了一支嶄新的國際政治力量。
原因:(1)以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彼此勢均力敵,都不敢輕易動武。(2)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戰后對法西斯殘余勢力也進行了處置,世界人民渴望和平。(3)聯合國起到了一定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4)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5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紀初世界 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時指出,倫敦的居民可以在19xx年的某天,一邊喝下午茶,一邊打電話訂購世界上任何產品,想訂購多少悉聽尊便,并放心地等著這些東西運到自家門口;同時,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財富投資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資源開發和心的冒險事業中,例如非洲的礦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立即動身去任何國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適的旅館;他隨身攜帶的金幣可以在世界各個地方兌換成當地貨幣而通行無阻。
材料三 對于冷戰結束后迅猛發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