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1)請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點。
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英法操縱國聯宰割戰敗國,美日在亞太地區矛盾尖銳。
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和以冷戰為特征的美蘇對峙格局。
第四次: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形成了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2)縱觀這近2xx年的歷史,有許多因素推動或制約著世界格局的演變,你認為主要因素有哪些?
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力量的消長、軍事實力的變化、新興勢力的崛起。
10、(•上海)
歐元是當前歐洲許多國家的新貨幣。它的發行與流通,標志著歐洲在經濟一體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問題:
(1)歐元的發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即 。其前身是在西歐“共同市場”基礎上建立的 。
(2)中國增長的形成和發展對歐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義?
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加強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推動國際格局的多極化。
11、(•上海)
對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西方學者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沃勒斯坦認為:“15世紀末16世紀初,一個我們所說的歐洲世界經濟體產生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技巧和現代科學技術……使這個世界經濟體得以繁榮、增殖和擴展。”
弗蘭克寫道:“正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組建了一個世界。……人們甚至沒有想到,也許還有另一條相反的道路,也許是世界創造了歐洲。”
問題:
(1)兩位學者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經濟全球化是否以歐洲為中心形成,或歐洲創造了世界,還是世界創造了歐洲。
(2)你持什么觀點?請結合史實扼要闡述。
要素 歐洲創造世界說 世界創造歐洲說
新航路開辟后 開始了世界范圍的聯系 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工業革命后 發達的西方和落后的東方 為歐洲提供了市場和原料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資本輸出加強經濟一體化 促進了歐洲經濟不斷繁榮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科技革命與經濟全球化關系第三世界興起與經濟差異
四、情景新設
(一)數字解讀
(二)隱性挖掘
(三)概念闡析
(四)思維發散
1、二戰后的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是
a、冷戰政策出籠b、美蘇爭霸開始c、東歐劇變d、蘇聯解體
2、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政治形勢的總態勢是
a、地區沖突不斷,動蕩日益加劇b、天下太平,和睦共處
c、不同社會制度間國家的矛盾加劇d、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
3、20世紀以來,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不包括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雅爾塔體系c、聯合國的成立d、多極化
4、兩極格局的瓦解與前幾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長期以來的國際矛盾造成b、沒有經過大規模戰爭
c、在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中進行d、廣大愛好和平的人們推動的結果
5、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根源是
a、兩極格局的結束b、世界政治力量的多極化
c、世界經濟力量的多極化d、第三世界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