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回答: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歷史影響。
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和美洲聯系在一起,對各地區、各民族間的交往作出重要貢獻;西方殖民者開始侵入美洲,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
(2)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初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表現在哪些方面,從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國家?
商品、資本、人員和貨幣在世界范圍內流動;英國等少數資本主義國家。
(3)據材料三,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兩重性,并簡要說明發展中國家應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各國經濟的互補,加入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經濟之路;但在經濟全球化中,發達國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發展中國家應積極加入,趨利避害。
55、《全球通史》一書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著作中說:“15xx年以前,人類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xx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類社會的發展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社會由分散走向整體,是以什么為開端或標志的?為什么?
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價格革命和殖民擴張。它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的狀況,使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系得以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
(2)歸納說明,促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形成過程給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因素:
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批國家通過改革或戰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或通過革命進一步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列強的對外擴張,把落后國家和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
影響:一方面給這些地區人們帶來了災難,另一方面又從客觀上極大地沖擊了這些地區相對落后的社會經濟體制,傳播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有人稱其是一把雙刃劍,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方面,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趕超發達國家的機遇,為發展中國家利用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等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實質上資本在全球在新一輪擴張,加之發展中國家資金少、債務重、環境差,以及歷史的、現實的其他問題,發展中國家往往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更為不利的境地,其經濟安全、經濟主權受到嚴峻的挑戰,因而給國家、社會穩定以及地區發展帶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