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九十五條論綱”一目的教學!熬攀鍡l論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開始的標志,它是在什么情況下發表的?它的發表有什么意義?導入本目學習。
用powerpoint出示照片或插圖:《馬丁•路德的照片》《贖罪券》和馬丁•路德與教皇代表辯論的插圖,在教學過程中交叉使用。關于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和原因的學習,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問題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哪些基本條件?16世紀初,德意志的經濟狀況如何?是否具備這些條件?問題二、羅馬天主教會是如何對德意志進行政治控制和經濟掠奪的?對德意志有何影響?問題三、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導火線是什么?開始標志是什么?《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有什么意義?問題四、你認為改革家應該具備哪些意志品質?馬丁•路德是否具備這些品質?請舉例說明。然后組織學生閱讀,并分組討論,逐個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和理解,認識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直接原因,讓學生感受馬丁•路德大無畏改革家的意志品質。
關于“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目的教學。首先說明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石和核心思想是“因信稱義”,并解釋“因信稱義”的內容,然后指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了解基督教教義中的“原罪”概念。用課本上的有關內容幫助學生從教義和教會組織兩個方面,理解馬丁•路德思想與教會說教的不同,再結合改革背景理解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實質。
關于“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對天主教會統治的沖擊”一目的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內容,給出幾個思考問題:問題一、閔采爾農民戰爭有什么作用?問題二、馬丁•路德譯的德文《圣經》有什么意義?問題三、什么是“教隨國定”的原則?有什么意義?問題四、什么是新教?在學生閱讀、回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農民戰爭、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對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宗教改革的影響三個方面,說明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對德國和對歐洲的影響。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導入本課學習時,用問題導入:中世紀西歐天主教的地位如何?請同學們根據上一課內容回答。教師總結說明:中世紀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精神統治工具,也是西歐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駕于王權之上,是西歐各國實現政治統一的障礙;經濟上,教會的專橫、腐敗、對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會各階層的不滿,各國都要求擺脫天主教會的控制,改革天主教。那么,宗教改革開始于哪個國家呢?為什么?由此導入本課引言。
案例二 在分析馬丁•路德所具備的改革家的意志品質和性格時,出示馬丁•路德的照片。馬丁•路德是德國16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開創了德國近代歷史的新紀元。他學識淵博,又有堅強的毅力和非凡的膽識、氣魄。這使他具備了一個改革運動領導人的氣質。德國著名詩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中,有一段對路德的最著名的評論,海涅寫道,路德“在我們的歷史上不僅是最偉大的,也是德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國人的所有優點和弱點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結合在一起”!八沁@個時代的喉舌和刀劍。……一個冷靜的有學問的詞語制造者和一個有靈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嘔心瀝血地工作、來研究他的費勁的教義上的特點,而在晚上他則拿起長笛,凝視天空的星星,把樂曲和對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他的性情和風格在他的宗教改革中是非常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