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啟蒙運動教學設計
歐洲啟蒙運動
【本節重點知識】
1、啟蒙運動興起的時間、原因、性質和核心思想;2、英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張;3、法國啟蒙運動的四個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4、啟蒙運動的影響
【知識結構圖解】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時間:17、18世紀
2、原因:①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其發展障礙。
②自然科學的發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3、性質:是歐洲資產階級發動的一場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歐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4、核心思想:理性主義——他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5、英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①霍布斯:代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后意識。如:認為國家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是人民授予的,但不反對君主專制;認為宗教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是《利維坦》
②洛克:思想形成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的國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在政權形式上贊成君主立憲制。(是三權分立的提出者——立法權、行政權、處理外交權)
二、法國的啟蒙運動——歐洲啟蒙運動的高潮
1、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的卓越的代表
①極力抨擊天主教會,對羅馬教皇進行了猛烈批評
②反對君主專制,希望過渡到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①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
②在《論法的精神》中,發展了洛克的分權學說,明確提出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核心是權力的“制約與平衡”。就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而言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3、盧梭:對法國社會進行了更加嚴厲的批判——①堅決否定封建王權
②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③重視公共意志
4、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編寫了《百科全書》,宣揚科學和理性,反對迷信和專制,形成了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三、啟蒙運動的影響(對資產階級、對法國、對歐美、對亞洲)
1、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3、啟蒙思想家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4、啟蒙思想家的許多著作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激勵著那里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重點難點問題解析】
1、問題: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比較
從歷史背景來看:文藝復興發生在14—17世紀資本主義興起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產生,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的反映,但當時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論和完整的思想體系,于是他們從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古典文化中尋找斗爭武器,借用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資本主義在全世界進一步發展時期。當時西歐資產階級日益強大,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力量,但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