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探究活動課教學設計
本節課為探究活動課,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展》單元新授課結束后。
學情分析:
互聯網時代同學們的信息獲取途徑已經非常便利,中學生中出現了對于教師、教材、權威的某種質疑傾向,但是這種質疑常常是情緒化的,缺乏充分依據或邏輯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很多學生如果沒有現成的知識或權威的觀點作為依托就不敢、不能在新的史料面前提出有悖于既有觀點的看法。
另一方面高二的學生又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在性格上又是最容易質疑權威的時期。但是這種叛逆在現實中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簡單地與老師或家長或社會的觀點相沖突的看法,而沒有轉化為在思想學術上的質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本節課就是希望在將學生叛逆期的性格適時轉化為思想批判精神上做些嘗試。
基本思路
引導學生以理性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方式來學習一節以理性為核心的啟蒙運動活動探究課。在此課中實現歷史邏輯、學生認知邏輯和課標、教材邏輯的有機統一。三個邏輯的統一的出發點是針對學生成長中所面臨的認知和情意發展需求(這種需求在學情分析中已經陳述),整合的目的在于增進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促進學生的情意發展。
教學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從史料出發,通過對于史料的分析歸納,交流研討,對啟蒙運動中三權分立思想進行深入探究,從而以此一點為切入進一步理解啟蒙運動的內容、原因和意義,激發學生運用自己理智的自信,引導學生體驗理性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和現實的觀察和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品質。
教學重點
深入探究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于闡述同一歷史現象的不同文本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其間的差異,進而探究差異產生的原因、影響,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與批判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
境
導
入
1、從南開中學的校訓切入,挖掘校訓所蘊藏的啟蒙精神,從而導入啟蒙運動。
2、呈現啟蒙運動中的一個沙龍場景,和學生一起簡單回顧啟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引導同學們討論啟蒙思想中哪個思想最重要。
1、學生談自己對于校訓的理解。
2、學生依據新授課中所學,回顧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的基本觀點。
3、學生討論啟蒙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
1、從校訓切入,引發學生對于南開精神思考和傳承的熱情,同時挖掘南開精神與啟蒙精神的的內在關聯,導入啟蒙運動。
2、呈現三位主要啟蒙思想家和沙龍的形式。為接下來的探究創設沙龍式的情景。
3、學生深入理解啟蒙思想,并引出本課重點: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問
題
探
究
1、提供先行組織者:三權分立思想的實踐來源,使用第一組材料。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比必修1和必修3對于英國政治制度的描述。使用第二組材料。
3、分析問題,提出假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
4、提供史料,合理論證:
① 必修3誤讀了孟德斯鳩?使
用第三組材料。
② 兩者描述的英國政治制度
是不是同一時期的?
③ 孟德斯鳩誤讀了英國?教
師提供新史料。
5、引導同學們總結研究步驟和研究方法。
6、以總結出的步驟和方法研究新的問題:從“孟德斯鳩”誤讀英國出發。提供第四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