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宗教改革
c.人本主義思想 d.原始積累時期的資產階級思想
39.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爾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領導宗教改革的是國王 ②教義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③沒收教會財產,歸王室所有 ④否認教皇是最高領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馬丁•路德、加爾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包括( )
①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②建立了以國王為首腦的教會 ③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1.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愿的義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舍,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材料二 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須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煩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三 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他認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于上帝預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后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
請回答:
(1)據上述材料看,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基本主張的共同點是什么?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有何不同?他們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與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4分)
(2)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比較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主張有何異同?(6分)
42.在歐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響下,16、17世紀英國也進行了宗教改革,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確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國王有哪些?(3分)
(2)16、17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過程中主要矛盾是怎樣變化的?試分析其原因。(7分)
43.在階級社會中,宗教一般為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維護其統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廣泛的社會影響,被統治階級也利用宗教進行反對舊的統治秩序的斗爭。據此請回答:
(1)西歐資產階級初期進行的反封建斗爭的顯著特點及成因是什么?(4分)
(2)分析指出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意義。(6分)
44.西歐早期中世紀的文化低落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陣痛”。它從羅馬文明艱難地轉折而來,又有蠻族各部的共同參與創造。在此過程中,基督教把強調個人精神的希臘文化,強調國家、軍團和秩序的羅馬文化和強調血緣的日耳曼文化粘貼了起來。然而,危難時期松散的組織的強大向心力,卻在登峰造極之時,出現了一次次大裂變。
——摘自《中世紀“上帝”的榮耀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