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宗教改革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
(1)造成“西歐中世紀文化低落”和“陣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簡要歸納中世紀基督教第一次“大裂變”的原因和結果。(4分)
(3)中世紀晚期,天主教會面臨著哪些挑戰?(5分
附加題.16世紀,宗教仇殺之風彌漫歐洲。下圖就是當時的一個典型事件:
請回答:
(1)此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此類歷史事件發生的大背景如何?(2分)
(3)從此類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歷史教訓?(2分)
41.(1)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主張信仰得救。羅馬天主教會主張因行得救。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和權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2)相同點:都主張《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個人通過《圣經》可直接與上帝溝通。不同點:加爾文進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爾文教主張“先定論”。
42.(1)英國國教;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
(2)由教權與王權的矛盾變為資產階級和王權之間的矛盾。原因: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②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不滿國教成為專制王權的忠順的工具,要求改革。③加爾文教傳播及影響。
43.(1)特點:披著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異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紀的歐洲只有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資產階級在興起之初,力量比較弱小。
(2)性質:是一場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意義: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44.(1)西羅馬帝國的滅亡。(2)原因: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會形成東西兩個中心,東西部教會相互攻訐。結果:到11世紀,東西教會正式分裂,東部教會稱為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天主教。(3)政治領域:天主教會凌駕于民族、國家之上的權力受到挑戰;經濟領域:天主教會的經濟特權受到社會各界的反對;思想領域:天主教會的說教受到人本主義思想的沖擊。
附加題:(1)“圣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殺。(2)16世紀時,歐洲發生宗教改革,出現許多新教組織,天主教與新教各派之間矛盾尖銳;各國的君主和貴族利用宗教矛盾擴展勢力,造成宗教派別之間的爭論、迫害和戰爭。(3)信仰問題是不能靠武力解決的,應當提倡宗教寬容
1.abcdc 6.badba 11.dbccd 16.cadbd 21.dbdcd 26.dbbdc 31.acdca 36.da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