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
實施新經濟政策的作用
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對在生產力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一次富有創新意義的探索,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立足本國國情,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豐富社會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括: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滿足廣大農民、工人的經濟要求,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穩定社會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第二,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25年,蘇俄的糧食作物產量超過戰前(19xx年)的水平。對此,列寧有過這樣的描述:“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第三,它探索了一條在小生產占優勢的國家向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和創新。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內
容 農業 實行余糧征集制 實行固定的糧食稅
工業 實行工業國有化 允許本國外國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
商業 取消商品貿易,國家集中分配 允許自由貿易
分配 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工資級別制,按勞分配
影響 積極: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保證軍事斗爭勝利;消極:超過限度,不利于提高生產者的積極性 找到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工農支持,經濟恢復、政權鞏固
思考: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為何要過渡到新經濟政策?
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有沒有實行的必要性?
3.如何評價新經濟政策?該政策后來的命運如何?
提示: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特殊的歷史(國內戰爭)條件下實行的,其本身并不科學,執行中存在許多問題
2.確保了軍事的勝利和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鞏固。
3.符合蘇聯國情……。斯大林上臺后該政策被取消。
(五)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
(1)、提出了黨的團結問題
(2)、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經濟
(3)、社會主義文化教育
(4)、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問題
以上是列寧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探索俄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嘗試與產物。
列寧貢獻的概括: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主義,一大政策
三、評價列寧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時50分,列寧與世長辭。診斷書上寫道,列寧的主要病狀是過度的腦力勞動所引起的嚴重的腦脈管硬化,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腦溢血。1月26日,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舉行追悼會。列寧的妻子和親密戰友克魯普斯卡婭在發表的簡短講話中,闡明了列寧一生的活動和思想。她說:列寧一生對全體勞動者,對全體被壓迫者充滿了熱愛。這種感情是他從英勇的俄國革命運動的遺產中得到的。這種感情使他熱烈地、滿懷激情地去探求使勞動者獲得解放的道路。他是從馬克思那里得到答案的。但他不是以一個書呆子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他是以一個對亟待解決的難題尋找答案的人的態度對待馬克思的。90年代,列寧帶著從馬克思那里找到的理論答案,到彼得堡的工人小組中去。他不是作為一個傲慢的老師,而是作為一個同志來到工人中間的。他不僅宣講,而且也注意傾聽工人對他說的話。他在彼得堡工人中間進行工作,使他懂得了馬克思的偉大思想:工人階級是全體勞動者的先進隊伍;勞動群眾,全體被壓迫者都跟著它前進,這也是工人階級的力量和它的勝利的保證。工人階級只有成為全體勞動者的領袖才能取得勝利。這一思想,這一觀念指引著列寧以后的整個活動和他所走的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