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復習提綱
(2)過程:a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戰;b1936年意大利攻陷埃塞俄比亞首都;c1941年,在盟軍幫助下,埃獲得解放
(3)埃塞俄比亞失敗原因:a雙方力量懸殊,埃塞俄比亞落后,意又使用毒氣;b西方大國采取縱容政策,埃孤軍奮戰。
3.西班牙內戰
(1)內國內革命戰爭階段:1936年上臺的人民陣線改革使右翼勢力佛朗哥叛亂,內戰爆發。
(2)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階段:德意干涉(意圖切斷英法與東方殖民地的聯系、把西班牙變成軍事實力實驗場),世界進步人士組成國際縱隊支持,蘇聯援助,西方大國綏靖政策,西班牙戰爭最能反映二戰前各大國的矛盾與斗爭,被看作“二戰前的彩排”,成為二戰的提前預演,被稱為“小二戰”(理由:①英法美帝國主義國家與德意法西斯勢力之間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存在尖銳矛盾,但為了反對社會主義而相互勾結;②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既和法西斯勢力有矛盾,也與英法美帝國主義國家有尖銳矛盾;③反對法西斯勢力成為世界人民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內容。)
(3)結果:1939年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
(4)危害:它使意大利向德國靠攏; 助長了意大利和德國的侵略野心;摧毀了集體安全體系,使歐洲一些小國到國聯以外去尋找出路;西方大國的縱容使法西斯國家更加有恃無恐,世界局勢朝著擴大戰爭的方向發展。
二、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
1.原因:在打破原有國際秩序、對外侵略擴張過程中,利益越來越近;英法美等國對共產主義的仇視,為法西斯國家提供欺騙的借口。
2.過程:1936年德意通過侵略埃塞俄比亞事件,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936年德日在反共旗號下勾結,簽定《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結成三國軸心。
3.影響: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集團。
原因3:綏靖政策使局部戰爭走向世界大戰
一、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
1.主要推行國家:控制國聯的英法,還有推行中立政策的美國。
2.定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所采取的姑息、退讓、妥協、縱容的政策。
3.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犧牲別國的利益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禍水東引,犧牲蘇聯求得西歐無戰事。
4.實質:以犧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國家利益為代價,滿足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欲望,以換取和平;盡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頭引向社會主義蘇聯,緩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縱容侵略。
5.影響:①最大影響是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氣焰,壯大了法西斯國家的力量,使他們做好大戰的準備,戰爭走向世界大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②而綏靖政策的主要執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國法西斯的攻擊,法國的淪亡是法國統治者長期推行這一政策的直接結果。
6.主要表現:①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國聯沒有制裁日本,主張在“國際合作”的名義下,把中國東北三省變成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國際聯盟雖然對意大利實行經濟制裁,卻未把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列入禁運范圍。蘇伊士運河也繼續供意大利使用。美國推行“中立”政策,不向雙方輸送武器,實際上有利于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