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復習提綱
③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德意援助叛軍,進行公開的武裝干涉,英法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但害怕引火燒身,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國采取的“中立”政策,也是貌似公允。
④對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的行為視而不見。
⑤1838年3月,德國吞并奧地利,撕毀《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奧合并的條款。英法等戰勝國接受了這一事實。
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制造慕尼黑陰謀,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禍水東引,綏靖政策達到頂點。
⑦二戰爆發后,英法對德宣而不戰的“靜坐戰爭”“奇怪戰爭”是綏靖政策的戰時表現,而德國對西線的進攻,則標志著綏靖政策的破產。
二、慕尼黑陰謀
1.背景:①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沒有引起英法的反對。
②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意志少數民族利益為借口。
③英法企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與希特勒達成妥協,并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2.過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場的情況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強行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把這次會議稱為慕尼黑陰謀。
3.實質:維護自身利益,避免與法西斯國家的戰爭,犧牲弱小國家,將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
4.影響:①《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是大國強權主義和綏靖政策的集中體現,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
②暴露了英法的軟弱,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氣焰,德國更加肆無忌憚,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擴張的步伐、二戰的全面爆發。此后,英法被迫調整政策。
③蘇聯對英、法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國家安全的考慮,1939年8月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條約評價:a、對蘇聯:是兩國劃分勢力范圍的丑惡行徑,玷污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形象;使英法禍水東引的企圖破產,避免了首先遭到德軍的進攻,贏得了備戰的時間;b、對德國:為發動戰爭時免于兩線作戰,解除了后顧之憂;c、對歐洲:集體安全努力落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更難建立,更難阻止二戰的爆發。)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⒈全面爆發——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39年9月)
⒉波蘭潰敗原因:①法西斯德國發動突襲:閃電戰,軍事力量強大。準備充分②波軍武器裝備陳舊,戰術落后、布署失當并依賴英法③英法宣而不戰,致使波蘭孤軍奮戰④蘇聯趁火打劫,建立東方戰線,入侵波蘭
⒊法國潰敗原因:(1940年6月)①法國推行綏靖政策,縱容德國侵略擴張而自身士氣低落,自食其果;軍事回想落后對裝甲兵和航空兵的戰術熟視無睹;對德進攻方向判斷失誤;統治集團的失敗主義和投降主義占據主導地位;不能有效組織人力物力②德使用閃電戰;采用曼施坦因方案,出其不意;單線作戰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⒋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德使用閃電戰;采用曼施坦因方案,英法軍隊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國,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⒌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10月)主要是空戰,最終粉碎了德國的陰謀,10月間,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使其侵略計劃首次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