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
⑤楊格計劃:1932年德停止賠款,賠款問題不了了之。
(2)歐洲安全問題——洛迦諾會議
背景:①凡爾賽體系不能解決歐洲安全問題 ②“洛迦諾”會議的召開
內容:①德法、德比邊界保證條約 ②德與比、法、波、捷仲裁條約
③法與波、捷防德保證條約。
影響:①對世界:凡爾賽體系的又一次調整,使歐洲國際關系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為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條件。
②對德國:進一步提高了德國的政治地位
③對法國:法在歐洲的地位再次遭到削弱。
(3)20世紀20年代國際關系的圖示如下:
【重點難點】
1.一戰對協約國集團的國家在經濟方面造成的不同后果
(1)不同結果:
第一種情況:經濟瀕于崩潰。以俄國和意大利為典型。①俄國爆發了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堅決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②意大利戰后初期的經濟危機,引起了工人奪取工廠、農民奪取土地的革命運動。壟斷資產階級支持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對外侵略擴張。
第二種情況:經濟衰退。以英國和法國為典型。①戰后的經濟困難,使英國的政黨政治發生變化,自由黨勢力衰微;工黨勢力大增,并與保守黨輪流執政。對殖民地的統治削弱,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方面擁有獨立地位。②法國被迫進行財政改革,對外主張嚴厲處分德國,在德國賠款問題上態度強硬。
第三種情況:經濟實力增加。以美國和日本為典型。①美國利用向交戰雙方出售軍火,大發橫財,逐漸掌握了經濟霸權。利用經濟實力,推行“金元外交”。②日本是一戰的受益者,由戰前的債務國變為戰后的債權國。因而大肆擴張,一戰中幾乎獨霸中國,侵占了德屬太平洋群島,并通過巴黎和會把侵略權益合法化,積極與美國爭奪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2.一戰后初期資本主義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帝國主義戰后國際關系的新格局。東、西方反帝斗爭相繼被鎮壓,資本主義體系得以鞏固。二十年代的西方圍繞賠款和安全問題進行了國際關系調整,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
3.英國的自治領分離運動
(1)英國的殖民地依照其與英國本土之間的法律關系可分為三類,即直轄殖民地、保護國、自治領。自治領有本國的議會和責任政府,有較大的自主權。一戰后,這三種殖民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民族解放運動,當時對英帝國殖民體系影響最大的是自治領的分離運動。
(2)出現原因:①一戰使英國由債權國變為債務國,經濟實力下降,殖民統治力量大大削弱。②大戰后,英國殖民地現代化進程加快,日益發展的民族經濟與其所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心理,使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因此戰后三種殖民地爆發了民族解放運動,沉重打擊了英殖民統治。③20世紀20年代,自治領分離運動大大加強。這一切促使英對自治領政策作出調整。
(3)結果:1931年,英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明確宣布各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擁有完全獨立地位,但又要求自治領效忠英國國王。這是英國被迫順應殖民體系瓦解這一客觀歷史趨勢的法律文件。
4.一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政策
一戰前后法在對德問題上不同的結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