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上冊知識要點總結
3.東西方調整社會內部矛盾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原因 增設大量官僚機構造成冗官;擴充軍隊造成冗兵;養(yǎng)兵養(yǎng)官、戰(zhàn)爭賠款造成冗費,出現(xiàn)積貧;
削弱分散軍權、對遼西夏戰(zhàn)爭連年戰(zhàn)敗造成積弱。 政治:馬木路克導致政局動蕩;
經濟:社會生產遭到破壞;
矛盾尖銳:農民平民斗爭不斷;
外患:英、法對埃及的爭奪。
目的 鞏固封建統(tǒng)治、富國強兵 鞏固封建統(tǒng)治,抵御外來侵略,富國強兵
主要
內容 經濟上采用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
軍事上實施保甲法、將兵法;
教育上改革科舉制度,貫徹擇優(yōu)錄取原則。 經濟:引進西方技術,建立近代工廠,
保護民族工業(yè)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行政制度
軍事:改革軍事制度,創(chuàng)辦軍校,大力發(fā)展海軍
性質 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富國強兵的改革 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富國強兵的改革
失敗
原因 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遭到激烈反對;
②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引起民間不滿;
③宋神宗變法態(tài)度的動搖及宋神宗的病死;
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從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 經濟上存在資金匱乏、經營不善的問題;
軍事上為進行對外戰(zhàn)爭,征收苛重賦役,并采取強制手段征兵,給人民帶來苦難;
政治上由于阿里的專制殘暴,激化了矛盾、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是改革的致命內傷;
從外部形勢來看,外來干涉導致失敗。
進步性 王安石變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使軍事實力有所增強,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發(fā)展。 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tài),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推進了近代化,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壯大了國力和軍事實力,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
局限性 沒有從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危害百姓的利益,最后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 未能涉及對政治體制的根本性改造,由于阿里的專制殘暴,給人民帶來苦難,引起人民反抗,動搖了阿里的統(tǒng)治,導致改革最終失敗。
4.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農奴制改革對比表
項目 明治維新 農奴制改革
不
同
點 原因 美英殖民侵略民族
危機加劇 克里木戰(zhàn)爭的失敗
領導者 天皇名義下中下級武士倒幕派領導 沙皇為首貴族地主領導
目的 擺脫民族危機,實現(xiàn)富國強兵 維護沙皇統(tǒng)治貴族地主利益
任務 殖產興業(yè)文明開化
實現(xiàn)近代化 廢除農奴制
主要
內容 政治上廢藩置縣、四民平等
經濟上土地改革、殖產興業(yè)
文化上文明開化、教育改革
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政治上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得買賣或干涉其生活
經濟上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得到一塊份地,需要贖買
組織上仍受到村社制度束縛
相
同
點 時代 19世紀中葉,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出現(xiàn)統(tǒng)治危機
性質 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結果 都開始了近代化,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5.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對比表